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欲界眾生有妄念,只要能轉為道用,妄念就是成辦解脫唯一之因!

弟子問:上師,您在講解上師瑜伽時說,初學者要止觀交修。我理解止就是沒有起心動念,內心處於一種平靜狀態;觀就是要起心動念,比如觀想共同外前行、發菩提心等。但是在修有相止的時候,要心所緣上師皈依境,也就是說,心要觀照,所以有些修其他傳承的道友說,我這樣修不對。我想請問上師,我對止和觀的理解對嗎?如何理解有相止修行過程中,止和觀沒有分開?
上師答:還是要多看看上師瑜伽。從概念上,相信大家對止和觀沒有什麼不理解的。觀就是觀照,也就是起心動念去思維;止就是讓心平靜下來,不去思維。但小乘講解五道,大乘講解十地,密宗講解四相,上師瑜伽講解外、內、密三種上師相應法,這充分說明,止和觀要分很多層次,特別是要讓心靜下來,根據當前的狀態,還要講解一個次第道。
你有這樣的疑問,充分說明你對這些沒有透徹的了解,尤其有些教言沒有講解修止的次第道,而直接講解如何修止,所以你會感覺觀和止好像分不開——有一個所緣的對境,難道不是一種觀照嗎?那什麼是止呢?因此還是建議要多看看上師瑜伽,不要道聽途說,以自己的分別心去揣測。如果能完完整整通達上師瑜伽,相信你無論聽聞什麼教言,永遠不會產生矛盾。就像我們已經知道大象長什麼樣,那麼無論有人說大象像柱子,還是大象像蒲扇,我們都知道那是從哪個局部描述大象,而不會覺得有衝突。但如果我們對大象的整體缺乏了解,這些局部的描述就會讓我們如墜雲霧,感覺矛盾,不知何去何從。
如果對整個修行理趣不通達,僅僅依靠自己的一知半解修下去,在理解上,會產生很多矛盾和衝突,內心會有很多疑問;在修行上,也會因為修行過程中出現的很多正常顯現而產生諸多煩惱。比如,在修行過程中,觀想不清晰;妄念太熾盛,心怎麼也靜不下來;昏沉太沉重,幾乎無法打坐等等。
單純站在昏沉掉舉的角度,它是漂泊輪迴之根本,但若能善巧運用,它是成辦解脫唯一之助伴,關鍵在於修行者如何觀待,如何調伏。三界眾生中,色界和無色界天的禪定非常深奧,但最終無法成辦解脫的唯一過失,就是沒有妄念。欲界眾生有妄念,只要能轉為道用,妄念就是成辦解脫唯一之因!
我一再強調修行上師瑜伽者,要通達上師瑜伽的整個修行理趣。上師瑜伽稱為密法,其殊勝主要體現在四個要點——傳承法脈清淨而具普遍之信心,通達方便,認識智慧和善巧運用。若能把這四個要點理解透徹並付諸實踐,以上所說的一系列顯現,都不會成為困擾我們的問題。
由於我們長期如是宣講的原因,長期在我身邊修學的弟子們,永遠不會以妄念多寡來衡量見解高低。原因是什麼?懂得善巧運用,知道根據妄念的情況樹立不同的方便道。我們修行的目的是逆緣轉為善用,只要運用得好,妄念並不是過失啊!但不懂這些道理的人可能常常會說,他這段時間妄念太多,靜不下心,所以修行很不好等等。這充分說明,他的善巧運用做得很不好,即便他口頭上可能說自己在修密宗,但修行真的沒有一點密宗的味道。
密宗的觀點是什麼?無垢光尊者說:“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脫,豈不猶如禪天定?”僅僅知道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當中,若不知道善巧運用,即便暫時能實現個人的願望,也只能得到世間禪定,無法成辦解脫。這些道理非常重要,所以要多看、多學上師瑜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