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正如華智仁波切在《三句精要注疏寶藏庫》之中曰:“若能轉為道用,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脫自性之功能。”這裡並沒有說妄念是過失,所以我們絕不能一棍子把一切起心動念都打倒。

我們說過,修行禪定應先從有相定開始入手,逐漸達到無相定。至於無相定的安住時間不用過於計較,要關注的是自己安住時是否仍需借用有相定?如果還是需要有相定輔助才能趨入無相定,有相定這根拐杖就決不能丟,必須從有相定開始,逐漸達到無相定。
比如老人需要先借用拐杖才能站起來,但走了一段時間後是否還需要依賴拐杖,則根據他自己的身體定奪。如果不依靠拐杖就能直接站起來走路,當然非常好,但如果需要藉助拐杖才能起身,走了一段路以後才能扔掉拐杖,拐杖就非常重要。我們每次修行禪定也同樣一個道理,是否需要修有相定,要根據個人的禪定來定奪。
很多人認為,只要有了妄念,有起心動念,就完全不符合心的本性,因為這會成為解脫的障礙。有這樣的想法,就說明你對禪定的認識還是有點不圓滿。華智仁波切在《屠夫真言》中說:“輪迴雖為所棄法,然初不依輪迴法,不能趨入涅槃道,初識輪迴性尤要。”就是說,起心動念雖然是漂泊輪迴之根源,但初次成辦解脫必須要配同思維,因此配同著思維成辦解脫,對初行者來說至關重要。正如華智仁波切在《三句精要注疏寶藏庫》之中曰:“若能轉為道用,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脫自性之功能。”這裡並沒有說妄念是過失,所以我們絕不能一棍子把一切起心動念都打倒。當然,站在最究竟的角度來說,真正的見解要超越一切言語,但初次修行過程中必須要配同著它。所以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中,修學什麼樣的法,這個道理必須要懂。
從見解的角度來說,要先從有相定開始入手,逐漸達到無相定。無相定分為迷惑無相定和清明無相定兩種,但怎樣才能令自己的禪定清明而不迷惑呢?首先要時時提起正念。
初次修行有相定時,必須要配同起心動念。而起心動念,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一種念,至於是否能稱之為護持正念,就看看你是否能在當時提念,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若能知道,這就是修行中必不可缺少的一個見解。若是忘失這個見解,就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到迷惑無相定之中,而這就是忘失正念的過失,所以我們應該要時時提起正念。
可能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時候見解還沒有赤裸,提起正念還需要起心動念?”當然需要。我們把正念分為改造意念之正念和無造法性之正念,初次修行期間,必須要依靠改造意念之正念,而這個改造意念之正知正念指的就是起心動念。所以,在初次修行過程中,絕不能一棍打死所有的意念,必須要配同著這些方便道,否則你永遠無法成辦解脫的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