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問:上師,禪定中身心脫落是種什麼境界?
上師答:在修行過程中,不管修什麼法,我們多多少少都有一個可修的法,一個能感知的念,用理論來講解,就是禪定摻雜意識成分,有一些意識在起作用。這時候,無論是身體還是內心,都會有一種感覺,也就是“受”。身心脫落,是指修到某一時刻,憑藉前面的修行力量,一瞬間進入到一種完全無法用意識造作的狀態。這種境界有時候是在自己修行過程中發生,有時候來自於外緣,比如在接受灌頂或上師加持時,或者在外面遇到某些特別狀況時,總之沒有一個特定性。
脫落有時候也稱之為爆炸,就像氣球吹到快要爆炸的時候,遇到某種情況而突然爆炸一樣,當修行達到極頂時,突然進入到一種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狀態,這一瞬間稱之為脫落。有些教言把這種脫落直接認定為見道,但也有些教言沒有對這種情況進行細緻講解。
往昔如來芽尊者修頓超時,有一天早上出門,陽光照射在他面前,光線中突然呈現出拉薩的一切影像。當時尊者想:為什麼會呈現拉薩的影像呢?忽然就暈過去了,完全沒有意識。當從這種狀態中甦醒過來時,尊者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修行了。以前他還有一個可修的法,但此時怎麼修、什麼是修,都不知道了。後來他向智悲光尊者匯報了這種狀態,智悲光尊者說,這就是真正的見解,叫脫落。
我們現在的修行即便自認為有多好,還是有一個可修的法。比如剛開始修行時,見解很粗糙,後面慢慢進入到一種很細微、自認為很清淨的狀態中,但還是有個可修的法。即便自己認為沒有能所對立,但有一個“法”是特定的,我們把它稱之為“所知障”,是一種很細微的意識。因為有所知障,見解不夠細緻,所以在這樣的狀態中很容易產生不同的覺受。見道以後,因為見解赤裸的緣故,覺受會越來越少。而未見道時,在修行中雖然配同著見解,但裡面摻雜了意識成分,這種狀態我們稱之為覺受,它會呈現很多很多現象。
脫落總體上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世間轉變成出世間,或者是世俗轉變成聖者,這樣的時刻稱之為脫落。另外一種就是當一種見解轉變成另一種見解,同樣是突然進入到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境界,但不一定是見道。比如有相定和無相定,在我們的感覺中,有相定是有一個很粗糙的所緣對境,後面逐漸沒有所緣對境時,為無相定。但有相定和無相定的實際見解可不是這麼粗糙,即便是有相定,也是非常細緻的禪定。當有相定見解轉變成無相定的時候,雖然還處於寂止狀態,摻雜於意識成分,但實際上它也可以稱之為一種脫落。我們在修行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類似的情況,比如突然進入到一種狀態當中,但這不一定全都是見道。
以前密勒日巴尊者在林中打坐時來了一個牧童,他見到尊者打坐覺得很好奇,就請教尊者說:“你能否給我講解一個禪定?”密勒日巴尊者看到這個小孩子很有善根,就給他講了寂止禪定。小孩子進入山洞打坐,開始還有一個可修的法,之後突然進入到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境界中,在這種境界一入定就定了七天七夜。晚上,家人見牛回來了但孩子卻沒有回來,就召集全村的人到山上尋找,一直到第七天才在一個山洞裡找到這個小孩子,當時還在定中。當他從定中出來時,第一句話就問:“是不是天快要黑了,我該回家了?”因為他在定中沒有時間概念,所以出定時認為自己剛入定,其實已經入定了七天七夜。
小孩子的這種入定狀態,也可以說是一種脫落、爆炸。從他出定時的感覺來說,他在入定時完全沒有時間概念。我們講解的寂止,在我們的感覺中有一個隱隱的定義,這個是有相定、那個是無相定,但實際上我們離這個“定”字還是很遙遠的,我們所謂的“定”太粗糙了!只能說相似於這樣的禪定,若真能感受的話,是非常非常細緻的。有相定、無相定之所以都能稱之為脫落,是因為脫落本身的含義是,前面有一個所修的、能受的法,然後突然進入到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完全沒有時空的狀態中,這些狀態都稱之為脫落。
弟子問:上師,可不可以理解為脫落也有很多層面?
上師答:這樣理解會更好。有些法門只講解某一種,比如只有意識轉變成智慧的時候,才稱之為脫落。但是脫落還是有很多層次的,這取決於你後面得到的見解到底是什麼。禪定是很細緻的,非常細緻。
比如,我們有時候一再強調,見解必須要從八識當中超越。第八識阿賴耶識和前五根識稱之為無念狀態,我們通常用酣睡、悶絕狀態來形容第八識,用呆呆的狀態形容前五根識。當然說是可以這麼說,但如果細緻問自己,“那時候的真正狀態到底是什麼樣的”,恐怕我們至今也沒有感受,所以只能做一些比喻,用意念造作的方式勉強解釋這麼一種狀態,但是當完全進入到這種狀態時,要知道它的時空還是挺困難的,因為它太細了。世間禪定尚且如此,何況出世間禪定!所以,修行要越來越細緻,可不是在這麼粗糙的狀態當中就能感受這一切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