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即生成就的問題,普巴扎西仁波切於《念誦儀軌文字詮釋——速得成就上師瑜伽》中云:
入定時已證悟般若波羅蜜之見解,但出定時尚有散亂者,一旦呈現臨終,於外隱沒次第也即四大分解和五根斷絕時(此時客觀上人已經停止呼吸,但主觀上逝者神識尚未與肉體分離),會於未起現明、增、得三光之前就證悟見解而獲得成就,此為第一本淨解脫。
現前入定中有剎那之見解,雖多數時間還在散亂之中,但平常護持這種見解者,可以獲得第二本淨解脫。
貪、嗔、痴起現八識之法,在明、增、得三光呈現至“得”(亦即呈現黑色的光色)時,逝者悶絕。多數逝者將悶絕三天,此間逝者的氣脈已停止,但神識並未離開身體,只是不能感受粗大的顯現,如人昏迷般。漢地和藏地受到佛教影響,逝者往往都要停留三天之後才處理屍體。三天之後醒來,如同黑暗中呈現光芒,此時神識融入虛空。因為神識清明增加七倍的緣故,可以在第二本淨中獲得解脫,即為第二本淨解脫。時間的長短則依往昔的禪定之力,經曆三個、五個、七個、最長的二十一個禪定夜(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中,直至起現妄念為一個禪定夜)成熟見解。這些成就者在安住的過程中,客觀之上呈現的瑞相是整個身體已經變冷,但心間還有熱度,說明仍還在禪定中成熟見解,如此一旦圓滿見解成就,即第二本淨解脫。第一本淨解脫和第二本淨解脫都稱為即生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