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問:上師,我剛剛開始實修上師瑜伽,在念誦與觀皈依境的地方,程序有些顛倒,就是有時候沒按照上師的程序去做,還是有點糊塗。請上師開示。
上師答:我們修上師瑜伽的時候,前面部分一般沒有什麼疑問,從前行之前行開始著手,然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誦儀軌。開始打坐期間,主要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觀察修,一個是安住修。第一次我們在安住的時候,把上師的皈依境觀想在對面,心裡所緣著上師的皈依境,盡可能學會自然,不要讓心死死地抓住某個東西般,定在這上面。這樣的修行,不叫做定,即便叫定,也叫做意識,叫耽著。
現前我們要修的定,一般都是在很自然的狀態之中,不要太執著於這個相。比如說,在觀皈依境的時候,盡可能學會自然一點,中途產生昏沉、掉舉的時候,開始祈禱上師,可以念誦“三傳總集上師尊,三根本海勝遍主,三信廣大法性中,三門無別祈加持”。祈禱到一定的時候,感覺心稍微平靜一些,又把心所緣到上師的皈依境上。有時候妄念過於太重的時候,可以念誦蓮師心咒,當覺得心稍微平靜一點的時候,又把心所緣到上師的皈依境之上安住。同時要學會自然。
這個定叫有相定,是一切禪定之基礎和出發點,這意味著我們的禪定還要轉化到更高的見解當中。要轉化禪定增上見解,就要學會自然。
以前我在漢地見到一個修禪定的人,據他自己說已經修了七年的時間,當時我問他的見解,感覺在這七年當中,他除了對所緣境從不熟悉變成熟悉之外,實際上還是在有相定的範圍當中——無論所緣的是口中念誦的密咒,還是一個相,總之,還有一個相。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他在修的過程中,過於太專注。就好像我們平常總是感覺皈依境觀得不是很清楚,這時候難免會產生一種“我必須要把它觀出來”的思想,於是在修行期間,時時抓住某一個相,當觀出來的時候,心好像也完全專注在這上面,強制性非常強。這種修法,即便臨時沒有其他的起心動念侵犯這種狀態,也不能稱為很好的定,因為過於太強行,叫極端。所以我們要學會自然一點,放鬆一點,又開始觀,又開始止……止觀交替來做。這樣長時間修持,你的禪定時間就會越來越長,甚至禪定的見解也會越來越增上。大概就是這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