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在回遮他人見解、樹立自宗派見解之時,要依真實教授;但在修行過程中,要針對自己的根機,依方便教授更為重要。

【聖者言教】第七課(十四)顯密在積累資糧方面的差異 

【一切三門所作皆轉為二資糧之道用。】

三門所作一切,均成為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的道用。在禪定中,執受本體為智慧資糧,妙力起現的一切之相,包括身的各種姿勢、心中呈現的不同形像等,都叫做福德資糧。由於完全斷絕執著的緣故,妙力起現一切之相均成為時時供養本體之莊嚴。

就顯宗而言,積累二資糧需要在無量劫中、在無數佛前、以無量的供品做供養,方能圓滿二種資糧,獲得二身之境界。但在密宗,普賢王如來在一剎那可以圓滿二種資糧,成辦二身之境界。密宗僅僅一瞬間可以積累顯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圓滿的二種資糧,區別在於何處呢?就在於意識和智慧。

顯宗依靠意念造作的“無量”積累二種資糧,但意識範疇中即便以“無量”來命名,它還是有限的,因為心識有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性。因此顯宗的積累二資糧,即便說無量,其實還是在有限的時間裡、以有限的物品供養有限的佛菩薩,所以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圓滿資糧。但普賢王如來由於執受本體,本體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已經超越一切思維範疇,這種智慧是無量的,是普遍性的。這時妙力起現一切之相,和本體一如,形成無量。這個無量不是意識想出來的無量,所以沒有局限,一瞬間可以圓滿二資糧,達到二身之境界。

我們先舉個例子。我們在很多佛面前把世間所有一切作為供養,這些供品以我們的思維,恐怕沒法計算有多少。但思維本身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它是有數量的,只要是數量,我們就能找到更大的。比如,在我們心目中,一億這個數已經很大了,但比一億大的數恐怕太多了,所以一億並不是最大的,這就是意識的局限性。但在智慧的境界中,已經超越一切空間、時間和數量,所以這時候的供養,可以在一瞬間圓滿顯宗三大阿僧祇劫積累的資糧。

有些對積累資糧理解不圓滿的人總認為,只有供曼扎才能積累資糧,其實,修行中所有的善行都在積累資糧,而且,我們平常修行的禪定,是迅速成辦智慧的方便,所以是非常圓滿、非常大的曼扎。這方面的道理,應該多理解一些。

往昔一些見解沒有圓滿的人在顯密積累二資糧方面有些爭議,他們認為密宗成辦解脫是不現實的。為什麼呢?因為歷代傳承祖師共許,顯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積累二種資糧,方能成辦二身之境界,密宗普賢王如來一剎那積累二種資糧、獲得二身之境界,是不可能的。但通過今天的講解我們已經知道,顯宗通過意識積累二資糧,是有限制性的;密宗普賢王如來積累二種資糧是在執受本體的見解之中,此時三門所做一切,都在積累二種資糧,時時都在福慧雙運之中——執受本體為智慧資糧,身語意呈現的一切之相,為福德資糧。這也是《般若心經》所描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境界。

對於尚不能執受本體的密宗弟子而言,該如何依密宗的方式積累二資糧呢?依靠淨觀。如頌曰:“五蘊五佛之本體。”由於我們平常接受灌頂、導師賜予解脫竅訣法等原因,我們時時都在接受加持,將五蘊轉變為五方佛之剎土,為了與此相應,我們在修行的路途之上,也應如是轉為道用,時時把自己的身體觀想成五方佛的剎土,甚至上師的剎土等。平常吃飯期間,在喉間觀想諸佛菩薩的淨土,無論飲食何物,都成為一種供養。這就是淨觀。

如華智仁波切所言:“在回遮他人見解、樹立自宗派見解之時,要依真實教授;但在修行過程中,要針對自己的根機,依方便教授更為重要。”對於這些道理一定要銘記心中,我相信只要懂得這些道理,在以後的修行過程中,我們永遠不會有矛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