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其貌不揚、狀似乞丐的比丘尼或瑜伽士,可能持有更好的傳承,因為在他們的上師還在世的時候,很可能接收到密乘中所謂的“上師心意移轉”的是她,而不是另外那位愛炫耀的喇嘛。】宗薩欽哲仁波切



  有些上師來自偉大的傳承製度,例如薩迦法王、大寶法王或達賴喇嘛等,他們的傳承都久遠而有名。他們很容易認證,你的尋覓工作也會比較簡單。他們的日程表都公開在網絡上,在全世界各地也都有佛法中心。人們對於這種有製度的上師,容易升起較大的信心。它是一種相當實際的選擇。

  另外,我們也有像巴楚仁波切,或當今的土登·尼瑪仁波切這種傳統,他們不屬於任何具有規模的寺院,也沒有隨從或施主。這種上師的名單不長,一方面表示他們為數不多,另一方面也代表這些上師寧可隱姓埋名而不願張揚。

  因此,尋到這必須自我警覺。一位其貌不揚、狀似乞丐的比丘尼或瑜伽士,可能持有更好的傳承,因為在他們的上師還在世的時候,很可能接收到密乘中所謂的“上師心意移轉”的是她,而不是另外那位愛炫耀的喇嘛。


🌸大圓滿最初幾位祖師在圓寂時都有精要教言當下令心子師徒證量無別
https://ppt.cc/fXuR8x
🌸【阿秋法王的根本上師圓寂時,將自己的心與阿秋法王無別合一,並說『從此以後再沒有分離』】
https://ppt.cc/fwLPSx
🌸具證上師圓寂時會有名為『“了悟的轉移”的加持』令弟子速悟
https://ppt.cc/fFDuMx
🌸【尊貴的頂果欽哲仁波切不只領受了欽哲·秋吉·羅卓的知識;上師將「一切」都轉移了給他,包括他的神韻、他的思維方式。】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https://ppt.cc/fxDOsx
🌸【在上師圓寂後從上師的智慧身領受《大圓滿三部》灌頂之公案】
https://ppt.cc/f379xx
🌸【上師圓寂時會有以智慧身攝受弟子之緣分】摘錄多位上師開示
https://ppt.cc/fkCzXx
  

直接的溝通必須存在

宗薩欽哲仁波切:並非說上師必須經常在你身邊。上師不像你的手機,需要時就垂手可得;但他必須像你的醫師,直接的溝通必須存在。


🌸🌷🌼🌹🌻🌺🍁🍀
🌺【學習密法必須師徒面授、手把手教學的重要性】
🌺【普巴扎西活佛親身經歷的印證公案!二十一種不同的根機,印證了二十一種不同的見解!】
🌺【學密、學大圓滿,師徒相處擺第一】【沒事也要花時間跟上師相處】
🌺【書本上所講解的都是死的。眾生有三類不同的根機以及當時各式各樣不同的顯現】
https://chtrchtrchtr123123.blogspot.com/…/10/blog-post_28.h…
🌺如何尋找善知識 https://ppt.cc/fYLbGx
🌺普賢上師口授---解脫勝利、依止善知識
https://ppt.cc/fRTjBx
🌺四加行 ~ 龍欽心要-- https://ppt.cc/fCBx1x
🌺【密法不懂沒關係,沒學過大圓滿法的法本也不是重點,一切的根本是師徒相處】https://ppt.cc/fVNsqx

【惹瓊巴在上師面前悟境如飛般進展的故事,覺受與證悟之差別】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和他的徒眾,在繞行笛色雪山後,又返回古通的灰崖金剛堡。



昔日的施主和徒眾都來朝禮,他們都請問尊者這一向身體是否安康?密勒日巴說道:「我非常好。你們身體都好嗎?」



施主們答道:「因為師傅您的加持,我們的財物牲畜都沒有任何損失,人也沒有疾病或死亡。我們看見尊者這一次毫無障礙的繞行笛色平安歸來,心中十分高興。尊者這一向怎樣的愉快?可否對我們講述一番?」



尊者為他們唱了一首「瑜伽十二種歌」以為回答:



   (中有、中陰,藏文八杜之本意,本為兩物事之間的過度段,傳統上較法甚至說有六中有,生死間之中有,入定出定間之中有,醒夢間之中有...而此處道歌中之中有,則指修行上之各種兩極,惹瓊巴已經有把握不落二取,心住本然之意。)

如彼罪犯脫牢獄,捨離家園一身輕,老密心境甚樂哉!



如彼野馬脫繩縛,遠離能所心解脫,老密心境甚樂哉!



如彼野獸伏地行,獨自行住意悠然,如是獨行甚樂哉!



  

如彼大鵬翱天際,得決定見心解脫,如是遨遊甚樂哉!



如彼靈鷲生太空,無有障礙任飛翔,如是自由甚樂哉!



閒伴羊群似牧童,明空覺受我密友,如是良伴甚樂哉!



  

如彼須彌大山王,無有動搖極堅固,心無動搖甚樂哉!



如彼江流無間歇,覺受不斷樂怡怡,如是瑜伽甚樂哉!



如彼墳場之死屍,心無一事離造作,離牽掛心甚快哉!



  

如擲石塊入大海,有去無回真痛快,如是瑜伽甚快哉!



如彼熙日耀中天,光明瑜伽樂遍滿,如是心境甚快哉!



如彼切斷之棕葉,從此不復再衍生,解脫輪迴甚快哉!



瑜伽十二快樂歌,為汝說法作酬禮。                             





施主們聽了此歌,都生起了淨信,各返自居。



密勒日巴尊者為了測驗惹瓊巴的出離心和覺受證解,一天忽然自己唱了一首「十二虛幻歌」:





世間諸法皆虛幻,故我尋求真實義。



散亂逸樂皆虛幻,故我修習無二理。



眷屬僕從皆虛幻,故我獨自住茅蓬。



財物資具皆虛幻,我若有之作法施。





外所顯境皆虛幻,故我專志觀內心。



妄念紛紜皆虛幻,故我追蹤出世智。



權教虛幻不了義,我惟觀察了義教。



文字經典多虛幻,我惟修持精要訣。





語言談論多虛幻,我常無整寬鬆住。



生死二者皆虛幻,我惟觀察無生義。



凡俗之心多虛幻,我惟增進明體用。



心執戲論皆虛幻,我惟安住實相中。





惹瓊巴想道:「尊者的心境已與諸佛完全一樣,豈尚有虛幻法之顧忌耶?他老人家是為了鼓勵我們這些不堪能修行的弟子才唱這首歌的。」



惹瓊巴於是把自己所了悟的見、行、修攝要地集成一歌,向尊者唱道:





慈父上師祈垂聽,我心愚癡無明障,祈以悲繩作鉤護。



斷常二見岔路中,我於離邊迷正途,未能抉擇觀實相。



沉掉岐途岔路中,明空正觀難契入,未堪制貪除執著。



  

取捨二邊岐路中,任運隨行未堪能,心仍不願斷迷亂。



虛偽造作岐途中,未能清淨持密戒,仍有心志不堅時。



  

輪涅二邊岔路中,自心佛陀未親見,未堪現證己法身。



希冀畏懼岐途中,四身佛果隱不現,未能親見本來面。



慈父上師仁波切,以往恒常護佑我,今後仍祈賜悲護。             





密勒日巴說道:「惹瓊巴啊!你的證悟不止此吧!你不應緘默,應該坦白的告訴我你的覺受啊!」由於尊者的慈悲大加持力,剛說完此話,惹瓊巴的心境忽然突破至另一重高度的悟境,他當即向尊者唱了下面這首「七種悟解歌」:





慈父上師恩德故,我今證得七要義。



萬法之中得空性,無復執物為實有。



空性之中得法身,無復執實有行用。



眾顯之中得無二,無復執實有聚散。





紅白(1)於內得平等,無復執實有立破。



幻身之內有大樂,心境無復有苦痛。



世俗之中得勝義,無復執實有迷亂。



自心之中有佛陀,心中無復有輪迴。                             





尊者說道:「你的境界覺受,只能說是與證悟相符合,但不能認作是如量的證悟。真正的證悟境界應該是這樣的。」於是就唱了一首「八種自在歌」:





顯境空性若無別,則於見地得自在。



睡夢醒覺(2)若無別,則於修觀得自在。



空樂雙融無差別,則於行持得自在。



現在未來無差別,則於實相得自在。



  

心與虛空無差別,則於法身得自在。



苦樂二者無差別,則於口訣得自在。



煩惱智慧無差別,則於證量得自在。



自心佛陀無差別,則於果位得自在。                             





由於尊者慈悲的加持,惹瓊巴的證境,竟一層一層的向上飛進。於是他就唱了一首「證道六中有曲」,把他自己的究竟證悟稟告尊者:







敬禮至尊諸上師。





顯空雙融中有處(3),斷常二見絕蹤跡,



妄念所生宗派見,我已離執得解脫,



當下無生超心識,此我乞兒之『見』也。





有貪無貪中有處,有漏之樂已解脫,



矯偽法行我不為,當前境界皆良伴,此我乞兒之『行』也;



縱然躋身瑜伽士,此心適然無少愧。





有過無過中有處,無有清淨無不淨,虛偽矯飾我不為。



當下自心得自在,此我乞兒『戒律』也;



從此面對淨戒士,此心安然樂少怯。





輪迴涅槃中有處,佛陀眾生無差別,



我於果位無希冀,現前苦痛顯大樂,此我乞兒之『果』也;



縱然面對成就者,此心安然無少愧。





語言意義中有處,學者文語我已離,



懷疑揣測根斷絕,當下萬有顯法身,此我乞兒『證悟』也;



百千學者雖聚義,我心坦然無少愧。         





尊者聽了十分歡喜說道:「惹瓊巴啊!如量的覺證應該像這樣才對啊!像你這樣才是有根器的弟子!一般說來,使上師歡喜的方法有三個步驟:最初要以信心和智慧使上師歡喜,然後由無謬的聞思薰習趨入大乘和真言乘,堅毅的如法修持,最後就會有殊勝的覺受和證解次第生起。



今後你不會對文字的教理心生喜愛了,你將致力於實際的修持。因此你以後要多閉嘴,少講話;常常一心內觀去用功。我的上師瑪爾巴曾對我說過:學佛的人不懂顯密經典亦非決定不可。只要他能不落言詮,謹依上師的教敕和修法,一心內觀;永不忘記那些緊要的特殊口授,厭離生死輪迴,這樣行持就必定能產生種種功德。你也應該如是依照瑪爾巴上師的教敕去修行才好。」



惹瓊巴道:「尊者啊!瑪爾巴祖師是怎樣說的呢?請您為我講述一番吧!」



為酬其請,尊者就唱了一首「瑪爾巴上師口授曲」:





瑪爾巴恩師對我言:





最勝依靠為佛陀,最佳伴侶為信心,



最惡妖魔為妄念,最厲惡鬼為我慢,



最大罪業為譭謗,行道大障為妒忌,少作無義之言行;



不依四力(5)行懺悔,流轉六道無了期。





若不積聚福資糧,解脫妙樂不可得。



若不斷除十惡業,必受惡趣之極苦。



不修空性及大悲,究竟佛果不能得。



若欲即身成佛位,無散專一觀自心。





密續了義之精華,六法攝盡應勤修。



究竟口訣之精義,應修密乘方便道。



若求利養與承事,終將成為魔眷屬。



若行自讚與毀他,必墮恐怖之險處。





不能調伏狂亂心,語句口訣有何用?



因地發心極緊要,空見無生最殊勝。



密法修觀(6)深邃故,應修氣脈明點道。



俱生智慧應爭取,殊勝上師勤依止。





自心無生應徹觀,人壽易盡莫蹉跎。



勿求輪迴短暫樂,苦樂亦有利益面!



明心即是成佛道,廣聞多為有何益?



百千法師縱聚義,難說較此更勝法,汝應依此善修持。             





惹瓊巴聽了,心境得到很大的進益。



此後,尊者師徒節食苦行的在山中繼續修持,許多空行母都顯身出來奉獻供食,說道:「密勒日巴啊!你在修習見、行、修的時候,如果吃用一點人間的食物,穿著一點衣服,同時服用一點點空行的妙食,對你的禪修和善行都會有很大的説明的。這些衣食我們都會替你籌備的。」



尊者說道:「世人所有的財物和資具是不能與我們修行人的覺受和證解相比的。因為我們有了禪定的悅食,所以世間的衣食和享受有沒有都無所謂!」



聽我歌曰:





敬禮如父諸上師。



瑜伽行者我密勒,心住實相歌此曲。



意契無體法界性,由彼鼓興吭高歌,空行眾母請垂聽。





深信因果佛教法,普通信心焉能比?



深山隱居獨自修,普通三昧焉能比?



無有能所此禪觀,普通知見焉能比?





日用之中(7)無妄失,普通修觀焉能比?



不落言詮此正念,普通觀行焉能比?



空性大悲融一體,普通成就焉能比?





布衣一衫無寒冷,錦緞輕裘焉能比?



心入三昧無饑餓,普通酒肉焉能比?



恒飲汨汨菩提露,普通飲料焉能比?



樂然自足由內生,普通財食焉能比?





我父瑪爾巴大譯師,諸成就士焉能比?



親見自心佛陀面,觀想本尊焉能比?



瑜伽行者我密勒,一般行者焉能比?



無有疾病此肉身,依賴藥物焉能比?



諦聽諦聽空行眾!不明之處現已明,此心光明極光明!



  

無暖之處皆溫暖,單衫暖樂樂熾然;



無樂之處皆成樂,幻化此身即大樂;



不喜愉處成喜愉,夢幻人生亦喜愉!



密勒日巴樂融融,樂在灰崖頂高峰。



  

金剛灰崖聳雲霄,兀鷹拔地翱翔處,



金剛灰崖若不高,蒼鷹豈能展翅遊?



歲末寒風若不烈,山泉谷水豈凍結?



若無拙火暖布衣,單衫一襲怎禦寒?



  

我若不食三昧食,豈能忍受饑餓苦?



我若不飲菩提露,何能斷水離乾渴?



上師口訣不深邃,豈能無魔亦無障?



行者若不具證悟,無人山穴怎安居?



此皆上師之恩賜,善巧教授所出生,故我一心勤修觀。             





眾空行母說道:「你能如是行解,實在稀有難得,明天將有一個具宿根的弟子前來,你應予以攝受。」言畢如虹彩般的消失於天空中。



次日,古通的施主和徒眾前來朝謁尊者,請尊者傳給他們法要。尊者就傳給他們皈依的禱文,並解釋皈依的種種利益。



施主們懷疑的問道:「尊者你自己也念皈依文嗎?你也以三寶為身心之皈依處嗎?」



密勒日巴說道:「我的一切善行和皈依處,也是完全仰仗三寶。因為我勤持皈依,所以才能得到今天的快樂和滿足,所以你們也應該虔誠的皈依上師三寶。不僅只是口中念誦,而是要從心底深處把身心一切交付上師三寶,這樣的『全體交付』,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過去我所說的種種證悟功德亦與皈依相應,以皈依為因行,才得到今日所就的快樂與滿足。」



於是尊者就向施主們解釋「皈依境」之差別和激發他們的向法之心,對他們歌道:





敬禮至尊諸上師。





佛陀正法與僧寶,此三外之皈依境,



我亦皈依得庇護,汝等亦應誠皈依。



上師本尊與空行,此三內之皈依境,



我亦皈依得滿願,汝等亦應誠皈依。





氣脈明點三精要,此三皈依密境也,



我亦皈依得成就,汝等亦應誠皈依。



顯現空寂與無別,此三了義皈依境,



我亦皈依得證悟,汝等亦應誠皈依。



若欲脫離無邊苦,應以身心作皈依,全體交付三寶尊!





嗟呼脆弱此幻軀,飲食風雨漸侵蝕,



歲月無情疾毀朽,肉身幻軀終破滅,故應行善無懼死。





譬如夕陽照身影,疾逃亦難脫影隨,



影隨行動不分離,我從未見能脫者。





學佛之人常念死,能激向上修道心,觀死能予究竟樂。



罪業之人常念死,能悟善惡之真諦,能生深心之懺悔。



富有之人常念死,能悟財寶實怨仇,能生慷慨行佈施。



年老之人常念死,醒悟無常速將至,能生傷感出離心。



年輕之人常念死,感悟生命甚短促,能生精進向道心。





父母肩擔兒苦樂,孤兒難解幸福義,



狐皮輕裘暖且柔,未曾著者不能知。



稼穡果實除貧苦,無力耕種不能得,



駿馬蹄奔馳如飛,未乘騎者不能知。



人生學佛能快樂,若不學佛何能知?



欲減饑餓應佈施,欲減睡眠勤行善,



常念惡趣之苦惱,自然精進修正法!





許多施主聽了此歌後,都成為虔誠的學佛者。來眾中有一青年,對尊者生起了不變的信心,請求尊者攝受為徒。



尊者忖道:「昨夜空行母的授記一定就是他,應該予以攝受。」於是就應允收他為徒僕,傳以灌頂和口訣。他依法修觀後,得到成就和解脫。尊者為之命名為雍瓊惹巴。以後成為尊者的親近弟子之一。



這是尊者加被惹瓊巴開悟和在灰崖金剛堡遇見雍瓊惹巴的故事。













本        篇        注        解







1. 紅白於內得平等----紅白二分,即陰陽二極,或二力也。無上密宗不用陰陽或正反之字樣來形容身體內二種相反而又相成之力用。而以紅白菩提來表示。蓋取其實際修本尊法內觀三脈四輪時上下明點之顏色也。



白菩提或白明點住於頂輪,表陰極,紅菩提住於臍下,表陽極。陰陽或紅白偏盛則成禪病。平等勻稱則互濟調和,故定力深厚之行者必能於紅白二分得自在,且保持其平衡也。



2. 睡夢醒覺若無別----直譯應做「睡夢白晝若無別」,但此處「白晝」似無「醒覺」之更能清楚的表達其相對之心理狀態也。



3. 中有----此句及以下各句皆用原文Bar•Do•其直譯應為「中有」。但實際上惹瓊巴所指者並非顯密教理一般所指之死後生前之中有或中陰階段,只是指兩種矛盾情形之間之關係耳。下文各句益準此。密師亦常有如此用「中有」一詞之情形。



4. 修行之道有二:一是把身心一切交付給一個有成就的上師,一切聽其安排,這樣自然不必懂得許多經典和修行的各種知識,這是最好的道路,亦是最簡易最直接的。瑪爾巴此處所說,即是指此。



但困難是,成就的上師如鳳毛麟角,何處去尋耶?且瑪爾巴此處所指乃得到究竟最大之殊勝成就的上師,這種上師古時亦極難得。若是略有成就或只有相當成就之上師,雖具功德,就不一定真正能夠完全以神通及預知力來指導弟子了。所以這種上師,和這條全依上師的路子實際上是極難得的。



因此就必須有另外一個辦法,即加強顯密經典之知識,多聞廣學研討比較實際修持之種種知識,及其一切準備工作。然後在積資懺罪之種種加行上努力,奠定聞、思、修之基礎,然後依自力、師力及本尊加持力,加上聞思研究之所得,根據基本原則行去,則亦能入道。在今日此恐是惟一可行之道矣。瑪爾巴所指示之道,現在幾乎已全不可能,故特申論之。澄基特志。



5. 四力懺悔----普通四力指:一、自力,二、他力,三、因力,四、方便力。但此處可能指四種懺悔淨罪之法:一、深懺已造之罪,二、誓不復造罪業,三、行廣大善業,四、觀諸法之罪性本空。



6. 密法修觀----此處「密法」二字為權譯,直譯應為方便道,藏文:Thabs•Lam•。方便道乃對解脫道(大手印)而言;為起正分之修觀也。故權譯作「密法」易曉也。



7. 日用之中----直譯應為「後得位中」。但「後得位」太專門,此詞今日已失去其精神及意味。故譯為「日用」,取其較易曉傳神故也。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宗薩欽哲仁波切談伏藏教法



  
  2012年七月,宗薩欽哲仁波切於遠在印度西北、中印邊界的思碧諦(Spiti),連續18天傳授貝瑪林巴伏藏教法。這篇開示即節錄自當時的教授。
  
  你們有些人非常新近才接觸這些教法,我想你們是碰巧來到這裡,然後加入了我們。這種情況下,要將教法講解得適合每一個人聽,有點困難。因為理想上,我假設你們領受這次伏藏教法、參加這些法會和灌頂之前,已經完成某種準備。我說的不是修持,那樣當然最好,但一般來講,你對佛法應該至少有某些哲學上的了解。
  
  總之,你們可以很容易去確認一般人所知道的佛法,像是四聖諦、八正道、四法印,甚至是菩薩道。比如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它在斯里蘭卡、緬甸和泰國這些地區仍很普遍;至於大乘佛法,依舊盛行於日本和中國等地。但現在我們要傳授的,並不是那麼接近「一般人所知道的」佛法。
  
  每當我們提及「佛」、「佛法」,就會想到釋迦牟尼、悉達多太子。他逃離王宮,前往摩揭陀,最後在菩提樹下證得涅槃。他在鹿野苑、瓦拉那西和靈鷲山等處,教導四聖諦。
  
  如同我先前所說的,在接受這些教法之前,如果你是非常認真地要追尋這個道,那麼我會假定你先前已具備相當的背景。一般而言,金剛乘、密乘在佛教徒中已經飽受批評,因為許多時候,密法修行者的作為,並不具有任何釋迦牟尼佛平靜、慈悲、純淨、樸實等的嚴謹行儀。
  
  我總是說,修持密法的人有兩個額外的包袱。他們必須向上座部、聲聞乘的人證明,他們也是佛陀的信徒,這是一個包袱。第二個包袱是,他們還必須向遵循大乘之道的人證明,他們是佛陀的信徒,盛行於中國等地的大乘傳統並不接納他們。
  
  反之,遵循密續之道的人必須接受,聲聞乘和上座部的佛法毫無疑問是佛陀的教法。不僅如此,上座部更是佛法的根源。沒有別解脫戒,就沒有佛法的根;沒有佛法的根,就沒有如同莖幹的大乘。如果樹木的莖幹沒有根,你去哪裡採摘密乘的花果?
  
  因此,修持密法的人擔負著額外的包袱。望向未來,金剛乘仍將面對許多批評和問題。這有很多原因。首先,密續之道是非常大膽的。密法不符合一般人類的思惟界線,事實上,密法的整個重點就是要擺脫人類思惟的框架,那個框架有點像是混亂壇城的界限(parameterofthatmandalaofconfusion);這就是整個密乘的重點。這是為什麼密續要在未來被認為是純淨真實的解脫道,並不容易。
  
  我們還有其它的問題,我們有那麼多雄心勃勃、好色、行為總是失當的密續上師。他們幫不了忙,實際上,他們把情況弄得更糟。
  
  所以我先要告訴各位,目前,你們將要接受的是尊者貝瑪林巴所取出的整套伏藏教法。基本上,你們將要接受的教法被稱為「伏藏教法」。我說過,密續正努力要證明自己是一條真實不欺的道,非常辛苦。而伏藏教法更甚於此,它還必須在密續行者中證明自己是真實不欺。
  
  大部分新譯派人士會不以為然地揚起眉毛,懷疑伏藏教法。舉例來說,我公開告訴各位──雖然有些人會不高興,但你們可以引述我的話──許多薩迦巴和格魯巴的人,對待伏藏教法的態度有點像是,「嗯,等等,這是什麼?」其實有很好的理由說明這種情形。因為在西藏,我們有很多假的、野心勃勃的、好色的掘藏師。掘藏師或是「德童」,他們通常需要伴侶,而那個伴侶通常是女性。因此許多時候,德童會被仔細檢驗,他們究竟做了什麼會受到極大的質疑。
  
  同時我認為,較之從前,伏藏教法將會遭受更大的磨難。舉例來說,現在有些書講述的方式,好像那是作者自己的伏藏教法。當作者在海邊散步,不知怎地某個想法就出現在他的腦裡。
  
  你們很多人都知道,在西方的思維中,認為「天啟」(注:revelation,「掘藏」也使用同一英文)是很神秘、很令人興奮的事,所以我們會有這種挑戰。很多這類的東西被「挖掘」出來,我相信甚至當我們現在說話時,在蘇格蘭或加州的某處,就會出現一些雄心勃勃的好色之徒,聲稱自己發現某個東西。他們常常令人感到生氣,因為如果你去看那些書,會發現他們明目張膽地剽竊《入菩薩行》或其它密續典籍的內容。不過我們現在不討論那些,因為那隻是我個人的意見。
  
  我也支持新譯傳承,我是薩迦巴和噶舉巴等新譯教派的虔誠弟子,那些傳承對我而言非常深奧。因此我知道,伏藏教法受到所謂的一般佛教徒或密續行者的仔細檢驗。我希望你們了解這點。
  
  雖然我們有很好的理由懷疑伏藏教法,但是,導致你懷疑的原因也可能恰好是啟發你的原因。舉例來說,偉大的秋吉林巴、尤其是貝瑪林巴──你們現在正在接受貝瑪林巴的教法──他們兩人完全不識字!
  
  貝瑪林巴完全不知如何讀或寫,他沒上過學。當你閱讀他的教法時,從他編輯教法的方式就會發現這個跡象。事實上,我們現在正處於很令人頭痛的狀況,因為從法本中你可以看得出來,這些教法出自某個「沒上過大學」的人之手。
  
  不過,如果你真的去深入思考這傢伙到底是如何想出這些了不起的教法的,那就更有意思了。舉例來說,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念誦了貝瑪林巴十八部「大圓滿」文本的根本頌和釋論,這些在其它上師的教法裡幾乎看不到。這些根本頌和釋論是如此地切中要害、赤裸裸地毫不掩飾,因為很多時候,沒有受過正式教育的人,當他們說話時,他們是打從內心說出。他們不給你所有這些詞藻、詞組、詩句,他們不拐彎抹角,他們沒有這一切的繁文褥節。
  
  如果我要寫書,當我把想說的話說完了,卻又想讓大家以為我有很多東西可寫時,我會引用別人的話,我會舉例,我會提出論證,所有這些都是要矇騙你們。而你們會想,哇,這是多麼偉大的老師。但貝瑪林巴可不是這種人,他很直接。
  
  所以如果你考慮了這些情況,會了解到伏藏教法不容忽視,它非常殊勝。可是你也必須牢記在心,藏傳佛教歷代德童所取出的教法,沒有一個是佛陀未曾教導過的,這點很重要。這些掘藏師從沒說過,他們發現了佛陀沒有發現的教法。事實上他們非常強調,他們實實在在地遵循、補充、協助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這正是德童的美好之處。因為很多來自加州和蘇格蘭的「德童」說:「這東西從來沒人發現,我是第一個發現的人。」人類有個習慣,總認為自己是唯一知道真理的人,但這種情況從未發生在真正的德童或伏藏教法上。
  
  伏藏教法為何如此殊勝?我必須再次假定,你們對於一般佛法已具有某種程度的常識,特別是有關大乘佛法,尤其是關於金剛乘佛法。一旦你擁有那些常識,就會比較容易理解。
  
  例如說,我今天下午口傳過的某些伏藏教法,是貝瑪林巴在不丹人所稱的「曼巴措」發現的。(注:「曼巴措」是位於不丹東部布姆唐(Bumthang)的火焰湖(BurningLake))那是很大的海,它不真的是海或洋,它是一個池塘,非常深的池塘。有些人可能去過。它看起來其實很可怕,因為它很深,也許像這所寺院的高度那樣深。
  我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因為這裡邊有太多元素,但我試試看。這一切就從「塔景咖啡店」(StupaView)附近的某個地方開始。
  
  塔景咖啡店在加德滿都博達那大佛塔(Boudhanath)附近,一切都從那兒開始!從前有個母親,她有三個孩子,他們幾位最後一起建造了這座尼泊爾的大佛塔,直到今天我們仍可以去拜訪這座佛塔。當佛塔建造完成時,他們各自供養了非常了不起、令人驚嘆、不可思議的願望,值得我們仿效。
  
  其中一位發願成為一個上師;另一位發願,當這個上師於未來傳法時,要做這位上師的護持者。我簡短地講述這個故事。當時有一隻小蚊子叮咬了那位發願成為護持者、成為國王的男孩,而那隻蚊子後來投生成為國王赤松德讚的公主。因為公主仍受制於非常重的業債,所以她的壽命並不長,有說八年,有說十年,總之,她很年輕就過世了。蓮師貝瑪炯涅當時在場,所以,赤松德贊王極力請求蓮師保護他的女兒。於是蓮師在公主死後,將她的意識召回至她的身體,然後迅速地傳給她許多教法。
  
  蓮師隨後說,那些教法在當時並不需要,因為那時西藏正處於最吉祥、最有靈性的時期,但那些教法在未來將會是非常必要。當那個時間年代到臨,貝瑪塞(PemaSal)公主的轉世(即貝瑪林巴)將會取出那些教法。
  
  蓮師甚至預言,當貝瑪林巴再次投生──這全是我的解讀,預言內容本身非常精簡──他被描述成像侏儒一樣的矮。貝瑪林巴在布姆唐(Bumthang)建造的寺廟可以證明他的身材矮小,因為天花板很低,你必須彎下身體。
  
  蓮師的預言說,貝瑪林巴是深紅色的,笑起來像一匹馬;這也是我的解讀。因為預言說他說話像馬一樣,所以我總覺得他的笑聲必定是像馬那樣「嘶嘶嘶嘶」。蓮師還說,貝瑪林巴會講很多低俗、粗魯的話,很多粗鄙的字句出現在他具含深意的挑釁語言當中。
  
  談到貝瑪林巴,我要對這裡的不丹同胞說,我們以身為不丹人為傲,因為我們有貝瑪林巴。這裡有西藏人嗎?西藏人視不丹人為未開化的民族。他們說的沒錯,西藏人非常有教養,不丹人就是未開化。不丹是原始部落,基本上他們以部落的方式思考,如果你去過不丹,就會了解這點。
  
  不過有個傢伙、一個不丹傢伙,甚至最高傲的西藏人都得向他鞠躬敬禮,那人就是貝瑪林巴,信不信由你!讓我告訴各位,貝瑪林巴是五位德童王的其中之一。並不是所有掘藏師都是德童王。你們有些人修持秋吉林巴的伏藏教法,秋吉林巴就不是德童王。有些人修持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的伏藏教法,我必須很恭敬地告訴你們,他也不是德童王。你們很多人是敦珠新岩藏的修持者,我以恭敬的心告訴你們,敦珠仁波切、敦珠林巴也不是德童王。而貝瑪林巴,是的,他是一位德童王!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他就是!
  
  再多提供一些訊息。我們不丹人很引以為傲,如今貝瑪林巴的血脈仍然存在於不丹。這是非常殊勝的。
  
  蓮師所做的另一項預言是,貝瑪林巴生前會遭受許多流言蜚語。由於人們的批評,他不好過。他不是個容易相處的人。想想看,他每兩句話就有一句是粗鄙無禮的。他長得很矮、很結實,不是圓滑得體的人。他基本上是個文盲,然後突然之間發現這些[伏藏]。他喜歡喝酒,對女性很尊重,這些都和主流群眾不符。因此他吃了很多苦頭,許多人甚至批評他是個假的魔術師。
  
  從某方面來說,西藏和不丹的觀眾都是經驗老到,他們不見得會相信魔術師。因為有太多魔術師了。所以你還必須是個偉大的上師才行。很多時候。德童也被污衊為魔術師。「哦,他不過是個魔術師而已,我們不必相信他。」我想貝瑪林巴也受過這樣的折磨,因為他是鐵匠,鐵匠本身就已經被認為是低種姓的工作。
  
  貝瑪林巴常受僱製造很多刀劍,有些至今仍存在不丹。他有很多小孩,非常忙碌,所以當他鑄劍時,常常因為忙於四周發生的事而忘了使用火鉗,他直接用手握住熱鐵,但卻什麼事也沒發生!我們如今仍可看到劍上的指紋。可是這種事不見得能打動那些觀眾,他們心裡想:「哦,他不過是個魔術師,魔術師都會做這種事。」
  
  總之,貝瑪林巴必定被所有這些事情給激怒了,所以他說:「如果我不是掘藏師,不是一位真正的掘藏者,那我就會死在這個池塘里。如果我是真的掘藏者,我將帶著伏藏教法回來。」
  
  於是他帶著一盞酥油燈,跳入池塘里,幾個小時後,再帶著完好無損、仍在燃燒的酥油燈回來。他的右脥下夾了一些石頭和幾捆書卷,從當中出現了這些伏藏紙頁,也就是我現在正辛苦地口傳的這些伏藏文。
  
  另一個我們應該非常感激的事實是,貝瑪林巴以不懂世故、非學術出身的掘藏者示現,因為在他的許多法本里,根本頌是以空行字母出現。你們有些懂一點藏文的人會注意到,當我傳誦法本,每當遇到空行文字時,我常常就數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因為我不知道要怎麼念誦。如果知道怎麼念,我當然就像貝瑪林巴一樣是一位德童了。我們不知道怎麼念,因為那些看起來就像是無法閱讀的文字。
  
  貝瑪林巴有時把空行文字放在開頭,有時放中間,有時甚至是一整段。大概兩天前口傳的內容中,有一段的空行文字是「一半一半」。例如,如果有「到這裡」這樣的句子,他用藏文表示「到」,但「這裡」或「那裡」則是我們看不懂的空行文字。所以,我們不知道他說的是「到這裡」還是「到那裡」,誰知道呢?他留下的伏藏文本就是這樣子。這些是德童做的事。
  
  當然,不只貝瑪林巴本人,甚至他的轉世都備受尊崇。就我個人的傳承,告訴各位一個故事。這故事來自蔣揚欽哲旺波的淨觀、淨相,它不是關於德童貝瑪林巴本人,而是發生在貝瑪林巴的第三世轉世之後。
  
  十八世紀初,蔣揚欽哲旺波與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二人算是死硬派的教法編輯,他們無法忍受有那麼多的假德童。因為假德童非常受歡迎──情況總是像這樣──真德童和真實教法因此黯然失色。
  
  蔣揚欽哲旺波與蔣貢康楚羅卓泰耶對此非常憂心,因此在蔣揚欽哲旺波的委託下,蔣貢康楚羅卓泰耶全心盡力地編纂「仁欽德佐千嫫」,即《大寶伏藏》。
  
  蔣揚欽哲旺波不會輕易向某個碰巧叫作貝瑪林巴這種怪異名字的人或向貝瑪林巴的轉世表示敬意。但是在他的一個淨觀中,他描述到,每當他需要向蓮師請教問題或需要釐清問題時,他可以只闔上雙眼便到達銅色山和蓮師對話,並享受那裡的會供盛宴。回來之後,他就繼續重新編輯,或就能把事情處理好。
  
  在蔣揚欽哲旺波的某一段話裡,他說,他記得銅色山那裡有些什麼人。有一回他去銅色山,看到角落裡坐著一個「新人」,他從來沒見過那個人,所以感到有點好奇,心想,「這人是誰啊?」
  
  那傢伙戴著不丹語所說的「布瑞」——一種染成紅色的生絲,不丹喇嘛常穿戴,那個人就戴著那種絲巾。蔣揚欽哲旺波非常清楚地描述到:「我不知道他在吃什麼,但他嘴里和牙齒上有种红色的東西,他不停地咀嚼著。」就像這樣,蔣揚欽哲旺波甚至不知道那人是誰。
  
  當蔣揚欽哲旺波從淨觀中醒來,隨即說道:「當然,我現在知道了!」因為就在幾天以前,第三世貝瑪林巴在不丹圓寂。順帶一提,不丹人吃檳榔,喇嘛總是在嚼檳榔。但西藏東部沒有檳榔,所以,蔣揚欽哲旺波不曉得那人嘴裡嚼的是什麼東西。
  
  有些人嘲笑伏藏教法,像大乘的人、聲聞乘的人以及所有新譯教派的人,他們也許嘲笑伏藏教法,因為伏藏教法來自比如我剛才提到的那個池塘「曼措巴」。貝瑪林巴的很多伏藏教法取自布姆唐(Bumthang)的一塊石頭岩面上,如果今天你到不丹去,那塊大石頭還在。
  
  伏藏教法就像這樣。以蔣揚欽哲旺波的「一髻佛母(Ekadzati)」儀軌為例,它完全是某天凌晨的產物!某天凌晨兩點鐘左右,欽哲旺波面前有一盞酥油燈。當酥油燈的油快要燃盡、火焰將滅時,發出「冊」的火花聲。對我們這些凡夫來說,那就是燈火熄滅的聲音;但對蔣揚欽哲旺波而言,從那個燈火熄滅的聲音,從那一聲「冊」,出現了「一髻佛母」的儀軌,這就是伏藏教法出現的方式。伏藏有時也會顯現為夢境的結果。
  
  現在,我要你們把心轉到因乘上。我現在不討論金剛乘,而是以大乘的角度來看,如果仔細閱讀《華嚴經》這類的大乘經典,你會了解到,諸佛菩薩曾經祈禱,希望在未來樹木可以給予教法,水聲也可以給予教法。我說的不是密乘,而是大乘教法。所以,如果大乘的人可以接受這種教法,那麼為何不能接受伏藏教法呢?
  
  所以事實上,甚至是邏輯上來說,如果你有時間和能力去仔細研究伏藏教法,便會了解到,這些教法不是來自某個被惡魔或其它精靈附身的人的隨意發現。
  
  伏藏教法所言是否是正確的道,你永遠可以這樣對照,例如,你可以拿貝瑪林巴的某一個伏藏教法或某一個主題,和《華嚴經》或《阿含經》的任何一部分作比較,你可以把任何大乘或聲聞乘的教法經典拿來對照。當然,你的心胸必須非常開放,如果你沒有開放的心胸,就永遠無法體會這些教法的深度。如果有開放的心胸,你就會了解,伏藏教法與佛經並沒有抵觸,它們反而是相輔相成。
  
  舉例來說,你們今天接受了馬頭明王的教法,馬頭明王就是佛,當然也是本尊。本尊即是佛,在密乘裡,他們是一樣的。
  
  但這種馬、佛的概念,裝不進界限極為狹窄的心,裝不進小小四方形的心。因為對心胸狹窄的人來說,佛陀赤足、穿著體面的袍子。他們總是認為救世主是安詳的,就像聖方濟一樣,有溫和的形象、仁慈、微笑,口中說著「你需要什麼?」「我能幫你什麼?」「哦,可憐的人!」這是像我們這種擁有小小四方形心胸的人所喜歡的。
  
  但那是個概念,概念總是約束你,這就是密續的哲理。概念好比情緒煩惱的祖父,只要有概念,你就一直都會產生情緒煩惱,而情緒煩惱衍生出行為,一個行為又衍生出更多行為,然後行為衍生出結果,像是你的身體、你的感覺、你的自我等等,你整個人就是概念的副產品、附帶產生的結果。如果你讀《金剛經》,佛親口說,那些以身相看見他的人,沒有正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為了打破概念,密續怎麼做?一般而言,人類總是認為豬是最糟糕的動物,像我們罵人「你是豬」,或認為豬很髒,即使科學家現在已經證明豬十分的聰明。總之,豬在過去被認為又髒又醜,或諸如此類的負面形容。任何被視為最糟糕的東西,忽然間變成本尊;還不只如此,在金剛乘裡,擁有馬頭、豬頭的本尊,是更為真實的釋迦牟尼佛化身。現在,這些都必須裝進你的腦袋裡,但這很難,這不是那麼容易接受的事。
  
  為何這些東西無法裝進你的腦袋?我今天碰到幾個俄羅斯人,他們提到更敦群培,於是,我想起更敦群培解釋了為何我們無法接受這些東西。他說:「這些之所以無法裝進我們的腦袋,是因為我們過度相信可相信的事物,過度不相信不可信的事物。」
  
  這就是我們的問題。過度相信可信的事物,和過度不相信不可信的事物,這兩種情況總是拖累我們。然後看看發生了什麼事?看自己就可以,不必看別人。
  
  來自:柔和聲第38期翻譯:「西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