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法中層次各有不同,如小乘行者欲成佛果必須依大乘和密乘才能成佛;大乘顯宗行者僅依大乘法亦可成佛,但最終仍須依密乘之禪定方能成佛,因密乘究竟見解就是證悟“心之本體”佛,此唯有通過禪修才能最終證得。
只有正確認識此問題,才能明白禪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我們日常念誦經典和經行時,尚應配合禪修。
淨土法門教授,但念一句佛號即能成佛,這當然無庸置疑。但是,任何經典中都未曾講過,不通過調整自心,在未證得智慧以前便可成佛。由此可知,禪修的殊勝功德不可思議!
現在我們知道“心之本體”才是佛,故于本體上修持一切法,才是直接契入根本而作調整,稱為“以根本調整根本”。除此以外,僅由身、口之勤作而修法,稱為“支分調整根本”。
前者(以根本調整根本)好比徑直回家,迅速到達;後者(支分調整根本)則如繞路而行,經久方至。由此可見,兩種調整自心的方式最終都能成佛,但是,各自所須時間的長短卻差別甚大。
也就是說,按照本體當中調整的方式去行持,成佛的時間就要短一些;要是用支分方式去調整根本,成佛的時間就會長得多。
所以,以打坐配合其它方法修持,成就之時間就會縮短,因為此是於根本上調整。以支分的方式調整,雖需長期以因果緣起修持,但最終必能成就,只不過時間就會較長一些。此乃“根本調整根本”和“支分調整根本”的區別。
只有正確認識此問題,才能明白禪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我們日常念誦經典和經行時,尚應配合禪修。
淨土法門教授,但念一句佛號即能成佛,這當然無庸置疑。但是,任何經典中都未曾講過,不通過調整自心,在未證得智慧以前便可成佛。由此可知,禪修的殊勝功德不可思議!
現在我們知道“心之本體”才是佛,故于本體上修持一切法,才是直接契入根本而作調整,稱為“以根本調整根本”。除此以外,僅由身、口之勤作而修法,稱為“支分調整根本”。
前者(以根本調整根本)好比徑直回家,迅速到達;後者(支分調整根本)則如繞路而行,經久方至。由此可見,兩種調整自心的方式最終都能成佛,但是,各自所須時間的長短卻差別甚大。
也就是說,按照本體當中調整的方式去行持,成佛的時間就要短一些;要是用支分方式去調整根本,成佛的時間就會長得多。
所以,以打坐配合其它方法修持,成就之時間就會縮短,因為此是於根本上調整。以支分的方式調整,雖需長期以因果緣起修持,但最終必能成就,只不過時間就會較長一些。此乃“根本調整根本”和“支分調整根本”的區別。
🌸【重點在唸咒嗎?古代成就者不是這樣的】薩迦法王開示
在古代印度,成就者們的主要修持並不是計算念誦的數量,而是禪修。當禪修勞累之後,便念誦心咒來放鬆。
…(現在)大部分人僅僅做粗略的觀修,精力放在了積累念誦數量,如心咒的數量上。當達到某個數量的念誦時,便期待著有什麼新變化發生。但是,在經論中講到:如果心不專注,儘管長時念誦,也沒有意義。
🌸慈誠羅珠堪布
打坐念咒時,三分之二的時間用於觀想,剩下來的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念咒。
🌸【息增懷誅等事業法如果沒有寂止禪定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白玉初祖天法明就多傑的上師恰美仁波切傳記
過了不久,在修行上我有了突破性進展。生起了樂空無二的境界,不論是息業增業,還是懷業,這三種事業不管成辦哪一種,若在當天夜晚進行猛勵觀修,到了第二天肯定會出現明顯征相——此類情況出現得比較頻繁。這有可能是與當時修行程度有關聯,在中等專注瑜伽以上的修行中,本來具有著顯著的樂明無念的覺受特徵。造成這一顯著覺受的原因,主要是修持寂止所帶來的。假若沒有寂止和它所產生的樂明無念的覺受,任何一種事業也就無法如願成辦。這恰如無雲之雨,無米之炊,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雖然好象已能如願成辦各種事業,但是這種覺受只不過是修成寂止與樂明無念的點滴功德而已,而不能自以為已然獲得成就,生起傲慢之心——這一點,初學修行者們一定要銘記於心!要知道,這些征相是很容易湮滅消逝的,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以為弘法利生的時節因緣已經成熟,就匆匆忙忙去廣接眾緣普度群生,那可真貽笑大方了。而且這種人往往在美妙覺受消失之後,就會違緣重重,甚至走火入魔。
🌸何謂事業法?見法王如意寶傳記
(法王說過:“在那樣的危難時期,我也從來沒有作過殺生、偷盜等非法行。如果有迫在眉睫的需要就修財神法,結果所需之物輕而易舉自然獲得;有時修攝生術,連續十幾日不用進飲食。”)
(法王說過:“在那樣的危難時期,我也從來沒有作過殺生、偷盜等非法行。如果有迫在眉睫的需要就修財神法,結果所需之物輕而易舉自然獲得;有時修攝生術,連續十幾日不用進飲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