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修四加行可否入定?』近代大德堪布阿瓊仁波切回答如果好好修四加行的話:【完全可以修成欲心一境】



希阿榮博堪布開示

前行修得好,遠離世間八法。八風吹不動,對境無妄心,就是禪定。此定不著定相痕跡,行住坐臥不離其中。阿瓊仁波切在《前行備忘錄》中寫道:傳統上,前行修完後,上等修行者即能成就四禪,中等修行者可修成初禪,下等修行者也能達到欲心一境。定慧本是一體,很多人都是在修前行法階段顯現開悟的。

【什麼是欲心一境?】

慈誠羅珠堪布『在欲界一境心階段,每當靜下來的時候,會感覺整個人的身體完全消失在空中,根本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並能在七天中保持這樣的境界,不起任何念頭。』

《釋迦佛廣傳·白蓮花論》『第五階段如山王穩固般之究竟覺受。此時已至覺受極至,此覺受與無勤作行實乃一意貫通。將心專注於任何一處,皆能自然融入此法,無需任何勤作,自然明然安住於此法中,任何分別念都無法動搖,至此則已修成所謂欲界一心(欲心一境)。此時因心能安住,故而各種不同之覺受都可出現。

在此種境界中安住修持,即可獲所謂身心輕安之境界。如能獲取身心輕安,則將心專注一處之時,身心可在很多天當中無勞累之感,整個身軀如棉花一般調柔,且心內充滿明晰、安樂之感覺。若所獲輕安最初尚有沉重、穩固之感,則應繼續再修,直至滅盡此等作意。此時就如影子一般微薄、乾淨,行者會現前與正行禪定相同之境界——出現寂止。

此種修持才可稱其為寂止,因其乃輕安之心。此種心屬於初禪未至定心,凡得此寂止之心者,不管有相抑或無相空性法門,無不可修。

修成此種寂止時,因心堪能之緣故,身軀亦具色澤光潤、充滿安樂、力量等特徵,心也清凈無染,任運行持眾多事業,身心遍布無邊喜樂。尤其可貴者乃在於煩惱減少,能感覺與內在大樂相同之覺受。以能依此種寂止觀想佛之福德力,再加佛之加持力,行者即可親見,或於覺受狀態下,或於夢中得見如來,並聽聞法語,無量功德就能在自己相續中生起。』

-----,“欲心一境”有時也叫“欲界一心”,是欲界當中境界最高的狀態,再往上就是初禪。

欲心一境即九住心中的第九等持住。屬於欲界的禪定。
九住心是:“安住、相續住、數數住、近安住、調伏住、寂靜住、最寂住、專註一趣住、等持住。(《日光疏》)”

“以聽聞力能成辦安住;由思維力能成辦相續住;正念力能成辦數數住及近安住;正知力能成辦調伏住與寂靜住;精進力能成辦最寂住與專註一趣住;串習力能成辦等持住……雖然未離勤作,但不起分別作意,能安住一緣等持乃為專註一趣住;故名為“穩固相”……此對治行愈上愈進至最終勿須勤作,自成入定者乃為等持住,亦名欲心一境,故從此獲得“究竟相 ”,如同須彌山王紋絲不動。於此欲心一境恆時修習,則令身心獲得堪能,名為輕安。爾時心得自在,如馴服的良駒易得寂止三摩地也。(《日光疏》)”

《日光疏》在宣說此九住心的利益時說:“此速能斷除生死根本。若能思維此諸功德,則於修定能增強信心與毅力而於一 時中恒樂習定,如是極易獲得勝三摩地,故當數數修習寂止並持之以恆、永不退失。凡是真實欲求勝觀智者,應當尤為重視寂止修法。雖然無有寂止,仍然可以修習勝觀,但決定無有勝妙成就,因此首先修習寂止極為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