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講記2》
二十一、觀成壞品
作者:索達吉堪布譯講
庚二、(破承許時間為果之生滅因——觀成壞品)分二:一、以理證廣說;二、以教證總結。
辛一、(以理證廣說)分二:一、宣說能害自性存在之理;二、遮破存在之能立。
壬一、(宣說能害自性存在之理)分五:一、觀察俱成不成而破;二、觀察是否滅盡而破;三、觀察能依所依而破;四、觀察是否空性而破;五、觀察一體他體而破。
癸一、(觀察俱成不成而破)分三:一、略說;二、廣說;三、攝義。
子一、(略說):
離成及共成,是中無有壞;
離壞及共壞,是中亦無成。
在離開成以及與成共存的情況下,都沒有壞;在離開壞以及與壞共存的情況下,也都沒有成。
小乘論師一般都認為成住壞空實有存在。《俱舍論》也說,器世間存在成住壞空,先有成,而後住,最後壞、空。
成就是生成,也就是最初的形成;壞就是壞滅,也就是最終的毀滅。壞要成立,它要麼離開成單獨存在,要麼與成共存。但“離成,是中無有壞”——離開了成沒有壞;“共成,是中無有壞”——與成同時也沒有壞。反過來,“離壞及共壞,是中亦無成。”在離開了壞以及與壞共存的情況下也沒有成,因為成壞是互相觀待的。
子二、(廣說)分四:一、離成之壞不成立;二、共成之壞不成立;三、離壞之成不成立;四、共壞之成不成立。
醜一、(離成之壞不成立):
若離于成者,雲何而有壞?
如離生有死,是事則不然。
如果離開了成怎麼會有壞呢?就像離開生而有死一樣,這是不合理的。
任何一個法,沒有最初的形成,怎麼會有最後的壞滅呢?就像一個人沒有降生而有死亡一樣,這是不合理的。如果有人說:“石女的兒子已經死了,大家為他辦後事吧……”人們一定認為這是在講笑話。如果有人說:“虛空中的鮮花在冬天已經枯萎凋落了。”這也不會有人相信。
人們共許的壞滅是產生了的法的消失,如果某法從來沒有產生過,那誰能見到它的壞滅呢?不管是佛的智慧還是凡夫的分別心都無法見到。《顯句論》中也以生死的比喻作了說明。
醜二、(共成之壞不成立):
成壞共有者,雲何有成壞?
如世間生死,一時則不然。
成和壞共存怎麼會成立呢?就像世間的生死不能同時一樣,成壞無法共存。
剛才破離開成的壞;現在破成壞共存情況下的壞。
如果成和壞可以共同存在,那麼也可以成立共成之壞。但並沒有成壞這兩個相違的法共同存在的情況,就像生和死在同一時間具足不可能存在一樣。既然成和壞不可能共同存在,那怎麼可能有共成之壞呢?月稱論師在《顯句論》中還講了黑暗和光明不可能同時存在的比喻,本論第七品也講了生滅不能同時存在,其道理也相同。
可能有人認為:生和死可以同時存在,比如小孩剛剛生下來就死了,這難道不是生死同時嗎?這只是一種未經觀察的說法而已。其實生死是相違的,生指新生命的誕生,故生時沒有死;死是生命的毀滅,故死時沒有生。所以,生和死肯定不會同時。
醜三、(離壞之成不成立):
若離於壞者,雲何當有成?
無常未曾有,不在諸法時。
如果離開了壞怎麼會有成呢?因為無常未曾一時不在諸法中。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死而有生的法根本不存在。也就是說離開了壞單獨的成是不成立的。為什麼呢?“無常未曾有,不在諸法時。”“無常”就是即生即滅的刹那性,一切萬法沒有一個不是無常的,也就是說任何法都是生而即滅、不可能駐留至第二刹那。
慈誠羅珠堪布的《中觀根本慧論講記》裡提到了蓮花生大師的公案。蓮師最初有降生,但因獲得了長壽持明的果位,所以沒有死亡。這是否說明有生而不死的事物呢?不是這樣的。任何有為法都是有生有滅的,但蓮師獲得的無死成就已遠離了有為法的生死。從如來藏的角度講,蓮師的無死成就就是如來藏功德全分顯露所到達的超離生死的境界;從空性的角度講,蓮師的無死成就已經遠離一切分別戲論。所以,從蓮師本身成就的角度可以說蓮師有生無死——成就無死虹身。而觀待眾生的因緣蓮師也在世俗中示現隱沒。
總的來講,離開了壞就不會有成,因為一切法恒時不離無常。有些外道認為:大多數的法是無常的,但個別的法可以常有,就像大多數的烏鴉是黑色,但個別烏鴉可以是白色一樣。《釋量論》對此觀點作了遮破,對萬法無常的道理也作了廣泛抉擇,但這裡不廣說。
醜四、(共壞之成不成立):
壞成共有者,雲何有壞成?
如世間生死,一時則不然。
壞和成共存怎麼會成立呢?就像世間的生死不能同時一樣,壞成無法共存。
這一頌和廣說中的第二頌都是從成壞不能共存的角度推理的,不過第二頌遮破的是共成之壞,而此頌遮破的是共壞之成。
壞和成共同存在的情況是沒有的,就像生死不可能同時一樣。所謂“這個人雖然還活著,但正在死去”只是一種未經觀察的說法而已,這是分別念把相續的法——活與死連在一起所致。實際上活和死在一個人的相續中同時存在是不可能的,不要說學中觀的人,就是世間的牧童也不會這樣承認。
這一頌在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文中沒有,但藏文版本中有,故按鳩摩羅什大師的風格作了補譯。頌詞“雲何有壞成”裡的“壞成”沒有也可以,因為它沒有具體的意思。本頌的前兩句在《般若燈論釋》中是:“成與壞同時,雲何而可得”,也只有一個成壞。
大家在講考或者傳講任何一部法的時候首先字面上過關,其次解釋總的意義,最後詳細分析。全知無垢光尊者有一部總義書,其中對解釋論典有三個要求:第一是字面上解釋,第二是總釋,第三是詳細辨析。這三個要求很重要。如果字面上還過不了關,要分析意義就非常困難。
子三、(攝義):
成壞共無成,離亦無有成。
是二俱不可,雲何當有成?
成和壞共存時沒有成,分離時也沒有成。既然這兩種方式下都沒有成,怎麼才能有成呢?
這裡從無成的角度進行總結。“成壞共無成,離亦無有成。”首先成和壞共同存在的情況下無成。成壞相違之故無法共存,既然成壞無法共存,又怎麼會有共壞之成呢?其次,成和壞分離的情況下也沒有成,前面也說過“無常未曾有,不在諸法時”,所以也沒有離壞之成。
“是二俱不可,雲何當有成?”成要麼在成壞共存的情況下存在,要麼在離開壞的情況下單獨存在,既然這兩種情況下都無成,那麼成就不可能成立了。
同理,壞也不存在。
另外,在《顯句論》及宗喀巴大師的注疏中都對有些小乘宗所許的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的成作了破斥:你們所謂的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的形成到底以什麼方式安立?既然它不可言說、不可思議,那它的本體怎樣成立?就像石女的兒子本來不存在,卻要判斷他的相貌、顏色、形狀一樣沒有任何實義。
總的來講,在分別念中的確有形成和壞滅,比如一根柱子,我們認為它首先有一個形成的過程,最終有一個壞滅的過程,但這只是分別念的假立而已。但真正以理觀察的時候,絕對不可能有成壞,就是在名言中也根本沒有真實的形成和壞滅。
在聞思中觀的過程中,每位道友都應當仔細觀察善加辨別,大家還應一起討論。在佛法上的研討並不像世人在瑣事上的爭執,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不喜歡聞思的人認為這些討論不重要,但大家到這裡來不就是要探尋佛法所蘊含的珍寶嗎?而研討就是挖掘出這些佛法珍寶的好途徑。現在大家能有聞思、討論的機會很難得,希望大家好好研討。
但我希望討論的時候千萬不要造口業,這方面一定要注意!討論的時候也不要動不動就不高興,要有一些忍耐心。天天在大經堂參加辯論的喇嘛忍耐心都很強。尤其是以前參加過格魯派辯論場的喇嘛,一兩年下來脾氣都特別好,對他說些什麼根本就沒有反應。去年我們學院來了一個喇嘛,學院十幾個小堪布跟他辯論,不管說什麼他總是笑嘻嘻的。當然我們自己也要注意,不要說得太過火。法王如意寶說過以前他在石渠一個寺院看辯論,感覺這些僧人們的辯論精神非常可嘉,但不小心也很容易造口業。所以,大家在探討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可能是業力現前,有些道友不愛聞思,想找一個部門發心借此避開輔導課。這些人以前害怕發心,現在又要去發心,但一年當中發心能不能圓滿也很難說。所以我希望道友們一定要穩重。不要說幾個阿僧祇劫,也不說幾十年,只是在三百六十天中看能不能安安心心地聞思。可能現在大家還感覺不到聞思的重要,相信以後會有所體會。希望大家珍惜眼下聞思空性的機會,因為這是徹底剷除自相續中的煩惱、業障的根本因,意義相當大。如果不重視聞思,只想找一個胖胖的大活佛灌個頂,修行能不能真正上去也很難說。
癸二、(觀察是否滅盡而破):
盡則無有成,不盡亦無成;
盡則無有壞,不盡亦無壞。
滅盡的法無有成,未滅盡的法也無有成;滅盡的法無有壞,未滅盡的法也無有壞。
從盡不盡兩方面觀察都無有成。滅盡的法已經滅盡,所以不可能有形成。比如人已經死亡,燈已經熄滅,柱子已經毀滅,這些滅盡的法有沒有形成呢?不可能有。因為滅盡和形成的法相完全相違,滅不可能成,成也不可能滅。不滅盡的法也沒有形成。比如柱子的本體完好無損,此時在它上面能不能再形成呢?不可能,已經具足就沒有必要再形成。
下麵再觀察壞。首先,已經滅盡的法沒有壞。已滅盡的法再沒有什麼可毀壞的了。比如,人已經死了,就不可能再有毀壞。其次,不滅盡的法上也沒有壞。未滅盡的法本體具足,所以不可能壞。《顯句論》中說:不滅盡與壞滅的法相完全不同,一個是指法的本體實有存在,一個則是指毫無本體,兩者法相不同的緣故,不滅盡的法上不可能有壞。
有些人認為:某法首先不盡,後來滅盡,這裡應該有壞。但這種觀點也不合理,不盡其實就是存在,存在的法怎麼會有壞呢?
有些人認為外在的因緣讓事物壞滅,比如鐵錘是瓶子壞滅的因,風是燈熄滅的因……但實際上,任何一個法都不必等待外在的壞因,它恒時被無常的自身所摧壞,這就是名言中的實相,即“無常未曾有,不在諸法時。”人們之所以認為以“壞因”才產生了壞,原因就是認識不到細無常而把事物的相續執為常有。其實事物時刻都在壞滅,但人們卻把刹那刹那的前後相續執為常有。這個道理在《中觀莊嚴論釋》中有詳細的分析。
癸三、(觀察能依所依而破):
若當離於法,則無有成壞;
若離于成壞,是亦無有法。
離開了法就沒有成壞,離開了成壞也沒有法。
有人認為:因為法存在,所以依靠法的成壞也存在。他們把成壞作為能依,法作為所依,認為兩者之間存在能依所依的關係,既然所依存在,所以能依也存在。比如,因為柱子存在,所以它的成和壞也肯定存在;再比如,因為學院存在,所以學院的建立以及壞滅都應該存在。
對此進行觀察,“若當離於法,則無有成壞;”離開了法,就沒有成壞。法是成壞的所依,有法就可以有成壞,但法的本體是不成立的,這一點前文已作了詳盡的觀察。既然沒有法,又怎麼會有法的成壞呢?所依不存在,能依也不可能存在。相反,“若離于成壞,是亦無有法。”離開了成壞,也不可能有法。成壞是法的成壞,有成壞則可以有法,但成壞根本不存在,所以法也不可能成立。
此外,按照月稱論師和宗喀巴大師的注疏,這一頌除了從能依所依的方面來破以外,還可以從法相事相的方面來破。按小乘論師的觀點,生住滅是有為法的法相(“成壞”就是生滅,“法”就是有為法)。如果有為法存在,就可以有生滅的法相,就如瓶子存在,則可以有“小口鼓腹”的法相一樣。但有為法的本體並不存在,所以生滅的法相也不可能成立。反過來,如果生滅的法相存在,就可以成立有為法的本體,但生滅的法相不存在,有為法也就不會存在,就如“小口鼓腹”的法相不存在,瓶子就不可能存在一樣。
癸四、(觀察是否空性而破):
若法性空者,誰當有成壞?
若性不空者,亦無有成壞。
如果法的本體是空性,那誰有成壞呢?如果法的本體不空,也沒有成壞。
如果法的本體是空性,就不會有成壞。就像虛空中本來不存在鮮花,怎麼會有鮮花的形成和毀滅呢?同樣的道理,既然法的本體是空性,根本不存在,又怎麼會有它的成壞呢?
如果法的本性不空,也不會有成壞。因為有成壞就是有遷變,既然法如如不動,就不可能遷變,不遷變就不會有成壞。宗喀巴大師說:如果法的本體不空,就不可能有前後的改變。沒有改變,則無有成壞。
癸五、(觀察一體他體而破):
成壞若一者,是事則不然;
成壞若異者,是事亦不然。
成和壞如果是一體,這是不合理的;成和壞如果是異體,這也是不合理的。
成和壞是一體不成立。成和壞的法相完全相違,成是指新事物的形成,壞是指事物本體或相續的滅盡,所以兩者不可能一體存在。《顯句論》說:如果成壞是一體,那麼光明與黑暗也可以並存。
成和壞是他體也不成立。真正的他體絕不可能以一有一無、一先一後的方式存在,而應該像《入中論》裡所講的那樣:兩個同時存在的法才能成為他體。如果成壞屬於兩個相續,就像柱子的形成和瓶子的壞滅、這個人生和那個人死一樣,那也可以說成壞是他體的。但成壞是同一相續上一先一後的法,一者有時另一者無,所以成壞不是真正的他體。另外,如果成和壞是同時的他體,那麼二者就不能互相觀待了,如果二者互不相干,那麼誰也無法成立,所以二者不能成立他體。當然成壞可以是假立的他體,比如種子先形成後毀滅,人先降生後死亡。
壬二、(遮破存在之能立)分二:一、破現量之能立;二、破比量之能立。
癸一、(破現量之能立):
若謂以現見,而有生滅者。
則為是癡妄,而見有生滅。
如果說以現量見可以成立生滅,那就是以愚癡妄念見到了生滅。
世人確實親眼見到了生滅,但這是否能說明生滅真實成立呢?如果人們的六根是可靠的,那麼所見的生滅也可以成立,但六根並不可靠,因為它只能見妄不能見真,所以生滅不能以現量所見成立。
月稱論師在《顯句論》中說:凡夫人可以見到幻術、陽焰、尋香城等虛幻的事物,有眼翳者可以看到在虛空中本來不存在的毛髮、文字,患膽病的人也將白色的雪山、海螺見為黃色……即使遠離了這些錯亂的因緣,但為無明覆蓋的眾生也始終無法照見事物的真相。比如,柱子本來是刹那生滅的無常性,但誰能見到這種真相呢?身體本來不淨,又有誰見到了不淨呢?無常和不淨都見不到,空性和無我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世間的見並不是真正的見,如果說見到了生滅,那也只能說是以愚癡的妄念分別見到了生滅。《中觀四百論》雲:“如身中身根,癡遍一切住。”就像身體為身根周遍一樣,愚癡無明也周遍一切煩惱和分別心而住。《入中論》雲:“若許世間是正量,世見真實聖何為,所修聖道複何用,愚人為量亦非理。”意思是說,在觀察勝義實相的時候,世間的量不是正量,如果世間的量可以見到真實,那麼聖者宣說勝義法到底為何?所修的聖道又有什麼用呢?故將愚者所見立為正量是不合理的。所以,人們現量見到的生滅並不真實。
從密法的角度來講,見到的應該是無生空性之色或者諸佛菩薩和上師的相;聽到的應該是無生空性之聲或者諸佛菩薩和上師的法音……可是現在我們見到的全是迷亂相,聽到的也都是別人的過失……所以,修行人切不可以凡夫的心識為正量,《三摩地王經》亦雲:“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諸根是量,聖道複益誰?”
世間人以現量見成立成和壞,還認為理由很充分,但這根本不算真正的理由。因為世人被無明覆蓋慧眼,不僅見不到勝義的真相,即使世俗的真相也見不到。就像戴上變色鏡後見不到正確的顏色一樣。總之,以凡夫的有漏根識無法見到諸法的真相,這是以勝義理證成立的,不管對方承認與否,事實就是如此。
癸二、(破比量之能立)分二:一、以無生而破;二、乙太過而破。
子一、(以無生而破)分二:一、破法與非法的產生;二、破自他等生。
醜一、(破法與非法的產生):
法不從法生,不從非法生;
非法亦不從,非法及法生。
有實法不從有實法中產生,也不從無實法中產生;無實法也不從無實法及有實法中產生。
對方提出:生成與壞滅是存在的,因為其二者所依的法存在的緣故。
那請問所依的法是從有實法還是無實法(非法)中產生?有實的該法既不從有實法自身也不從無實法中產生。而無實的法既不從無實法自身也不從有實法中產生。
這一頌有另一種解釋:“法”指成,“非法”指壞,即“成”不從成及壞中產生,“壞”不從成及壞中產生。
醜二、(破自他等生):
法不從自生,亦不從他生,
不從自他生,雲何而有生?
法不從自生,不從他生,也不從自他共生,怎麼會有生呢?
成壞在法上建立,破了法也就破了成壞,這裡以破四邊的方式破“法”。破四邊生是《中論》重要的推理方式,《入中論》第六品也主要破四邊生。
“法不從自生,”任何法都不從自生,如果自生就有無義生、無窮生的過失;“亦不從他生,”任何法都不從他生,如果他生則有嘎夏巴[9]可以產生檀香、黑暗能產生光明等過失;“不從自他生,”任何法也不從自他共生,如果是共生,那就有自生他生的全部過失。頌詞雖沒有直接講無因生,但無因生也不成立。如果是無因生則有因緣具足時也不能生、因緣不具足時也能生的過失。總之四邊生不成立,四邊生不成立自然不會有實有的生,沒有生則法不成立。
現在人很想瞭解萬法的真相,科學家們日日夜夜在苦思冥想,但也沒有找到真理。外道也在尋求真理,雖然他們宣說了各種各樣的道理,但對於真理也沒有觸及。內道的有部、經部、唯識雖然承認因果、緣起,但卻仍有自性的承許,所以不可能得出究竟空性的結論。只有中觀宗才抉擇出了一切萬法的真相——緣起空性。前文所雲“諸說中第一”就是指緣起空性是一切學說中的第一。誰能了達緣起空性,就真正了達了實相,如果不了達緣起空性,就不可能準確圓滿地了達實相。
子二、(乙太過而破)分三:一、宣說太過;二、破離過之答覆;三、攝義。
醜一、(宣說太過):
若有所受法,即墮于斷常。
當知所受法,若常若無常。
如果承認實有之法就會墮于斷常二邊,為什麼呢?因為所承許的法要麼是常有要麼是無常。
任何法的本體都是離一切戲論的,根本不存在形成、壞滅,如果認為一個法真實存在就墮入常斷二邊。“所受法”就是對方所承認的自性實有的法,如果有這麼一種法,其存在而不失就成了常有,從而墮入常邊;以前存在而現在不存在就成了無常,從而墮入斷邊。比如種子轉變為苗芽,如果種子不捨棄種子的本體則成了常有,墮入常邊;捨棄了原來的本體則成了無常,墮入斷邊。本論第十五品亦雲:“若法有定性,非無則是常。先有而今無,是則為斷滅。”
宗喀巴大師說:如果所承認的是如幻如夢、無自性的法,那就不可能有常斷兩邊的過失。而對方並不是這樣承認,所以會墮入常斷。世間人對事物的研究不出兩邊,要麼存在,要麼不存在,再沒有其他的方式,這樣不可能探求到遠離常斷的萬法實相。
醜二、(破離過之答覆)分二:一、對方觀點;二、破彼之觀點。
寅一、(對方觀點):
所有受法者,不墮于斷常。
因果相續故,不斷亦不常。
所有承認諸法自性存在的人絕不會墮于斷常二邊,因為因果生滅、相續不絕的緣故,故不墮斷邊也不墮常邊。
雖然頌詞沒有“有謂”等明顯的詞句,但印藏諸大論師都認為這一頌是對方的觀點。
對方認為:雖然我們承認一切萬法自性存在,但這樣承認卻不會墮入斷邊和常邊。如果因滅盡以後再也不生果,可以說“先有而今無”,則有墮入斷邊的過失;如果因不滅,比如有了苗芽後種子沒有任何變化,則有墮入常邊的過失。但是“因果相續故。”因為有了因果相續,因滅盡以後有果產生,所以不墮入斷邊;果有了以後因已滅盡,所以不墮入常邊。
《青目釋》引用佛經介紹了對方的觀點:“如經說五陰無常苦空無我,而不斷滅;雖說罪福無量劫數不失,而不是常。何以故?是法因果常生滅相續故,往來不絕。生滅故不常,相續故不斷。”意思是說,雖然佛經裡說五蘊的本體是刹那生滅的行苦體性,但卻沒有斷滅的過失;雖然經裡也說罪福業果百千萬劫不失壞,但也不會有常的過失。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因果恒常生滅相續的緣故,使得諸法往來不絕。有生滅的緣故,不墮常邊;有相續的緣故,不墮斷邊。
從青目論師所引的教證來看,對方不是外道,應該是內道的有實宗。
寅二、(破彼之觀點)分二:一、承許相續不能出常斷二邊;二、宣說相續無有自性。
卯一、(承許相續不能出常斷二邊)分二:一、承許相續無實體墮入斷邊;二、承許相續有實體墮入常斷二邊。
辰一、(承許相續無實體墮入斷邊):
若因果生滅,相續而不斷,
滅更不生故,因即為斷滅。
如果說因果生滅的相續連續不斷,那麼因滅了不再生起的緣故,因就成了斷滅。
“相續而不斷”一句,藏文的譯本是“相續而輪回”。尤其是《顯句論》的釋文,“三有輪回”寫得很清楚。
中觀宗破曰:相續的本體是實有還是不實有?如果不實有,也就是說並沒有一個實在的相續,只不過因果本身生滅連續不斷而已。那麼:“滅更不生故,因即為斷滅。”因滅了以後不會重新產生,這樣因就成了斷滅。比如前一刹那的種子已經滅盡,後一刹那時它的本體不會複生。因此,承許無實體的相續便墮入斷邊。
辰二、(承許相續有實體墮入常斷二邊):
法住於自性,不應有有無。
涅槃滅相續,則墮於斷滅。
如果諸法住於自性中,則不應該有從有實到無實的轉變;並且實有的相續在入涅槃時被滅盡,如是則墮入斷滅。
如果相續實有就會墮入常斷二邊。
為什麼會墮入常邊呢?因為相續存在自性。為什麼會墮入斷邊呢?如果相續真的住於自性之中,則不應該從有實法變成無實法,否則就墮入斷邊。比如瓶子的本體如果真實存在,就不應該從有變成無,如果它最初有最終壞滅了,這便墮入斷邊。再比如種子的相續如果存在,就不應該有從有到無的改變,如果有改變則墮入斷邊。並且,如果承許五蘊相續真實存在,那麼最後獲得無餘涅槃從而滅盡相續時就墮入斷邊。
如果對方反問:你們中觀宗首先說這些法存在,以理抉擇後又說它們不存在,這不也墮入常斷了嗎?
中觀宗回答:我們最初並沒有承認任何法存在,自宗認為一切法都是因緣而生,毫無本體,故沒有這些過失。如頌雲:“若法從緣生,不即不異因。”意思是說,從因緣而生的法,它和因不是一體,所以不會墮入常邊;它和因也不是他體,所以也不會墮入斷邊。所以,自宗不會墮入常斷二邊。
對方又反問道:既然我宗的相續不成立,那汝宗為什麼把因果安立在相續上?
中觀宗回答:我們的相續是未經觀察的名言中假立的相續,和你們自性實有的相續不同。你們這種實有的相續有無數過失,無法安立。而我們將如幻如夢的因果安立在虛假的同類相續上,這樣的相續既沒有常的過失,也沒有斷的過失,所以是合理的。
卯二、(宣說相續無有自性)分三:一、前世滅與不滅都不生後世;二、前世正滅不生後世;三、前後世生滅一體不成立。
辰一、(前世滅與不滅都不生後世):
若初有滅者,則無有後有;
初有若不滅,亦無有後有。
如果前世滅了,就不會產生後世;如果前世不滅,也不會產生後世。
對方認為相續存在,因為以前世的最後一刹那為因,後世第一刹那為果,眾生就這樣輪轉不息。
破曰:如果前後世之間真的有一個相續,那是前世滅了以後產生後世還是不滅而產生後世?
如果前世滅了以後才產生後世,這是不成立的。因為,前世的因滅了就不存在了,這怎麼會產生後世的果呢?《顯句論》說:就像焚盡了的種子已不存在,怎麼能產生後面的果呢?同樣,前世滅了就不可能產生後世的果。滅法如同石女的兒子,如果它也能產生後世,那麼後世就有無因生的過失。
前世不滅而產生後世也不合理。首先會有兩個相續的過失:前世還沒有滅,這是一個相續;後世已經產生,這又是一個相續。其次會有新眾生產生的過失:前世未滅,這是一個眾生;後世又生,這就有了新的眾生。比如我前世是人,人還沒有死後世的天人又出生了,這樣天人就成了新的眾生。此外,還有前世常有、因法不滅以及後世無因等過失:前世的相續不滅是常有;果有了而因不滅,因就永遠不滅;前世的人還沒有死,後世的天人卻產生了,這就有無因的過失。
有人可能會有疑惑:既然相續不存在,那怎麼解釋輪回呢?這一點不用疑惑,所謂相續不存在是指在勝義中不存在,這並未否認名言中的相續與輪回,否則就有斷滅的過失了。所以,學習中觀空性不用害怕失壞名言,因為中觀對名言不會有任何危害。如果不會區分勝義和世俗就可能誤入歧途,會區分就會走上真正的解脫道。
空性教法非常深奧、非常殊勝,只有上根的人才能接受。一般根基者,不要說對勝義空性的道理,就是對一些世俗的道理也很難接受,比如某人往昔多少劫在惡趣中受苦,佛陀在因地發了廣大的心,僅僅聽聞釋迦牟尼佛的名號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果暫時實在無法理解空性,那就要廣泛積資淨障,並發願將來通達空性,這樣因緣成熟時自然能趣入空性教法。
辰二、(前世正滅不生後世):
若初有滅時,而後有生者,
滅時是一有,生時是一有。
如果前世正滅時產生了後世,那麼正滅時是一個眾生,正生時是另一個眾生。
對方認為前世正滅的時候產生後世,比如前世的人正在死的時候後世的天人產生,此時相續既不會斷滅也不會常有。
這種觀點不合理。因為,“滅時是一有,生時是一有。”前世正在滅的時候是一個眾生,後世正在生的時候是另一個眾生。比如前世的人正在死的時候後世的天人就產生了,這樣一來便有兩個眾生的過失。宗喀巴大師也說這有兩個相續同時存在的過失。
辰三、(前後世生滅一體不成立):
若言於生滅,一時則非理。
豈可此陰死,亦于此陰生?
如果說前世的滅和後世的生同時則不合理。怎麼能於這個五蘊上死,又在這個五蘊上生呢?
對方認為:前世正在滅與後世正在生同時存在,而且從相續的角度來講它們是一體,並不是兩個眾生。
破曰:這不合理。比如,如果前世的犛牛正在死的時候後世的人身產生了,這就應該是兩個眾生。當然,從世間人的角度來看,此處沒、彼處生的前後兩個五蘊是一個相續,這是可以的。但真正經得起觀察的一個相續卻不可能成立,因為前世的犛牛正在滅,後世的人正在生,這畢竟是兩個五蘊相續。
如果對方認為:不管怎樣,這兩個五蘊就是一體。
那我們回答:怎麼能在這個蘊上死,又在這個蘊上生呢?如果兩個蘊是一體,實際就成了一個蘊,一個蘊怎麼會同時具有死生呢?月稱論師也說:生和滅完全相違,生絕對不是滅,滅也絕對不是生,相違的兩個法在一個實體相續中不成立。而且,這樣承許還有前世的犛牛成了今世的人,今世的人成了前世的犛牛,以及五蘊成了常有等過失。
醜三、(攝義):
三世中求有,相續不可得。
若三世中無,何有有相續?
在三世中尋求相續都了不可得,如果三世中都不可得,那哪裡還有相續呢?
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以智慧尋覓,相續都了不可得。過去世已經滅了,現在世也只是刹那刹那的體性,未來世還沒有產生,所以在三世上都沒有相續;而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也沒有相續。
所以,所謂的相續只不過是分別念把世俗中前後同類的法聯在一起而已。不要說在勝義中,按因明的觀點,就是名言中也不可能有自相的相續,相續只是分別念的總相。《入中論》等論典也經常用花鬘、軍隊、念珠等比喻說明相續只是如幻的假立。
眾生對相續都有不同程度的執著,而龍猛菩薩在本品以理證作了詳細抉擇,說明成和壞只是假立,其本體並不成立。因此,通過學了本品打破了成壞,也就能打破對相續的實有執著。大家應該明白,就像有眼翳者面前無而妄現的毛髮一樣,眾生的無明導致了迷亂的顯現,而分別念卻將這些虛妄的法執為實有。只有學習了中觀才能認識到這些道理,所以大家不要放棄對中觀的聞思。如果我們能經常聞思中觀,那麼一定能斷掉對萬法的實執,也唯有依靠中觀才能品嘗到佛法的甘露妙味。
辛二、(以教證總結):
《般若波羅蜜經》雲:“佛告極勇猛:‘色不死不生,受想行識不死不生,若色受想行識無死無生,是名般若波羅蜜。’”
《三摩地王經》雲:“三界如夢無實有,迅速無常如幻化,無來亦無從此去,相續皆空亦無相。”
《妙法蓮華經》雲:“我淨土不毀,而眾見燒盡,憂怖諸苦惱,如是悉充滿……諸有修功德,柔和質直者,則皆見我身,在此而說法。”
《中觀根本慧論·觀成壞品》傳講圓滿
--------------------------------------------------------------------------------
[9]嘎夏巴:古印度貨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