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大圓勝慧後面還要一個印證,如上品、中品、下品的印證。印證方式是用紙筒對著亡者的耳朵慢慢印證,具體內容在大圓勝慧中講得很細致。】


普巴紮西仁波切 講授
【此後心間之脈如白綢繩,其內“啊”“亢”圓滿融入,於後蘇醒,稱為得相融入近得相。】
從大圓勝慧的角度,此時稱為意識融入虛空。
自酣睡悶絕中醒來時,眼前會呈現白光。若生前見解達到圓滿覺受,此時就可以成辦解脫,稱之為第二本凈解脫。
由於見解的成熟力不同,在白光呈現的當下能夠執受禪定者,有些需要三個禪定夜,有些需要五個、七個,最長二十一個禪定夜,就能獲得解脫。
禪定夜,是指從入定直到妄念生起的這段時間。
具體需要多少個禪定夜成熟見解,則因人而異。
要記住,生前的見解若僅僅有點感覺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感覺尚屬了知境界。
若生前見解已達到覺受,由於尚未證悟的緣故,此時需要幾個禪定夜來成熟禪定見解。
有些人圓寂後,整個身體已經變冷,但胸口依然像生前一樣溫暖;有些成就者臨終時滿臉皺紋,但進入等持後,面相如同年輕人一般光滑,皺紋消失。這些征象都說明,他已經在禪定夜當中。
大圓勝慧後面還要一個印證,如上品、中品、下品的印證。
印證方式是用紙筒對著亡者的耳朵慢慢印證,具體內容在大圓勝慧中講得很細致。
印證者最好是亡者的上師或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如果沒有這些因緣,也可以請金剛道友做印證,但兩者之間必須是非常好的道友。
如果亡者已經在禪定夜中,讓一個平時關系不太好的道友作印證,是一件非常忌諱的事,會對亡者的成就產生很大的障礙。
我常常告誡弟子道友之間要團結和合,原因也正在此上,若生前觸犯這個戒律,臨終因此對成就產生障礙,過失有多大可想而知。
我相信現前在座具有第二本凈解脫見解者很多,但以後會怎樣,我不敢妄下斷言,因為還要觀待今後的修行與行為。
雖然覺受見解沒有墮落,但若不護持見解,則如智悲光尊者所言:“覺受猶如煙霧易消散。”
今天有覺受,若不長時間護持,一段時間後見解煙消雲散也有可能,到臨終時,是否能執受見解,很難所言。
行為則主要講解持戒。
相信在座大部分弟子對於共道密乘十四條根本誓言的前三條不誹謗金剛上師、不違背上師教言以及金剛道友之間不產生矛盾都守持得比較清凈。
即便有時由於業及煩惱沈重的緣故,觸犯了戒律,也會思及隔座、隔日、隔年等不及時懺悔的過失而及時懺悔。
因此,修行護持見解與持戒非常重要。
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居士,現前具有禪定見解者眾多,但後期如何發展還是觀待自己。今天的見解雖然值得讚嘆,但明天是否依然具有,則要看你的修行和行為。
如果能時時護持見解,行持六度波羅蜜等一切善法,並且在行為中護持戒律,不觸犯誓言,就可以在第二本凈獲得解脫。
成佛的一瞬間不僅可以度化身上十萬他相續眾生一起成佛,還會救度中陰界三千有緣他相續眾生一起成佛。
現前很多人在拜見高僧大德時都會做供養,這樣做不是由於自己物質條件太好而不知如何享受,而是為了與這些高僧大德結緣,為自己能成為他們有緣的三千眾生之一,創造好的緣起。
當然,是否能成為具緣者,並不取決於你供養的錢財多少,而在於信心之上。因為我們成就的是心,而不是錢。
試想與具緣的三千眾生以及身上的十萬他相續眾生一起成佛,是多麽值得慶祝的一件事!為了成辦這樣的境界,從今天開始就要精進修法。
尤其要記住壽命無常,閻王爺隨時都會奪走我們的珍寶人身。當從人間消失的一瞬間,一切都結束了。
未來是否還能獲得暇滿人身,不是自己說了算。
經文中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們已經從難得之因、難得之數以及難得之喻中講解了珍寶人身的稀有,其中難得之因是指持戒清凈、圓滿六度萬行、以及發願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反觀自己做得如何?
世人也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若不具暇滿人身之因,未來絕不可能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因此,現在就要抓緊時間,精進修法。
以上是弟子根據大恩根本上師普巴紮西仁波切講法錄音整理。若有錯謬,即在大恩上師及道友們面前發露懺悔!嗡班匝兒薩埵吽!
🌸上師介紹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一生不認證活佛,但有極少數破例,例如認證阿秋法王,很有趣的如此說『我從不認定轉世活佛,但您是龍薩娘波尊者的轉世活佛,這是我認定的。』法王如意寶說:「您剛來這裏時,我就知道了,您與其他人不一樣,您是見解脫。」當時的喇榮,還沒有現在那麼宏大,在那裏來了若干僧人,如意寶對他們說:「您們向這位大德求個法,以前還沒有像這樣殊勝的大德來過我們這裏」。
🌸亞青寺現任寺主阿松活佛介紹普扎上師:
『大家都認識普扎活佛,不需要我詳細介紹。普扎活佛長期依止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是喇嘛仁波切心子當中最殊勝的心子之一,世間和出世間一切與喇嘛仁波切無二無別。普扎活佛現今健在,並且精通漢語,大悲攝受漢族弟子,宣講甚深的教言和竅訣。』
🌸噶陀仁珍千寶仁波切讚嘆普扎活佛:慈誠羅珠堪布、索達吉堪布、普紮上師,他們都是非常具德的、都是寧瑪派裡最優秀的大德,他們是被很多上師授記過他們的過去生,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他們過去生所呈現的願力。

【禪宗也有夢光明的記載:漢地禪宗也有一邊做夢,一邊了知一切外境的公案】

索達吉堪布(心經講記)
在講蓮花生大師《六中陰解脫》的時候,上師如意寶也講到他老人家自己的一些境界:他能非常清楚地觀照夢境的顯現——整個夢中器世界的種種顯現明明清清,同時他也完全知道自己當時是在睡夢當中。這種境界在大圓滿很多上師的竅訣裡面都講過(尤其是講《六中陰解脫》的時候),在蓮花生大師及其之後的很多密宗瑜伽士的故事或是傳記中可以看到,非常多的高僧大德們都能處於這種境界。
漢地禪宗也有一邊做夢,一邊了知一切外境的公案。
一次,四祖道信禪師跟法融禪師住在一起,道信禪師晚上是躺著睡覺的,而法融禪師一般不睡覺,一直坐禪。到了晚上,法融禪師坐在一個石頭凳子上,而道信禪師就睡著了,並開始打呼嚕,一晚上都讓法融禪師無法安心。
第二天早上,法融禪師就對道信禪師說:你晚上睡得太沉了,一直打呼嚕,讓我一點不安心,坐禪都非常困難。道信禪師就說:我沒有睡著啊!我晚上一直都是非常明清的。法融禪師不信,說:你一晚上都在大聲打呼嚕,哪裡會有這樣的現象?道信禪師說:沒錯啊!當時你身上有兩隻跳蚤打架,結果一隻跳蚤失敗了,摔到地上斷了一條腿,一晚上都在叫,我一直聽著它的聲音,怎麼睡得著覺呢?法融禪師還是不相信,就去找是不是有摔斷一條腿的跳蚤,結果真的找到了。
對於初學者來說,顯現和空性總是有點矛盾,睡覺和了知外境更是矛盾,但一些大圓滿的中陰竅訣中卻說:雖然外表看起來是在睡眠,但在睡眠過程中,完全能了知外面的環境。兩個禪師的公案,就與中陰的很多教言非常相似。
索甲仁波切:
“欽哲仁波切有種讓你覺得自己很特別的力量,就好像他一整天見到的人裡,你是最重要的一個。你會因他的情感而融化,僅僅是用他的大手輕輕將你的頭拉到他的面頰旁。仁波切會一口氣講授20分鐘以上,然後在譯者開始翻譯時他便休息。等他年歲稍長,他則會小睡片刻,但是不必任何人叫他,他自己會精準地醒來,同時繼續從半小時前停下的地方開始講述,毫無任何變動或猶疑。有時我會想:頂果欽哲仁波切較偉大的貢獻,除了他所有的巨大成就之外,就是他在我們這時代來到世上,並且給予教導這件事,一位悟道者真正在此顯現並開展事業。我們很幸運,能親眼見證這件事。
明就仁波切:
當我們試著練習睡眠禪修的時候,慢慢地、慢慢地,我們的睡眠,就會進入到禪修中,現在我們沒有辦法知道,當我們隨眠時是不是在睡眠禪修?你只能在睡醒後,透過兩個徵兆來判斷,才能夠知道你有沒有在睡眠禪修中。
如果你能夠一再地去練習這個方法,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當你在睡眠中,你就會知道你是在作睡眠禪修,你可以看到你的房間,你可以看到一切。不管是開燈或關燈,都沒有關係了,這就是止的睡眠禪修的結果。
如果你有這種心性的睡眠禪修時,你的智慧就會變得更大。當你在睡覺時,你可能知道整個臺北,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在想什麼,你會知道每一件事情。但是,在這裡是沒有概念的,當你醒來時,你就忘了;你知道自己好像知道些什麼,但沒有辦法形容。當你一再地去練習之後,你就會知道過去、未來,跟現在。即便你醒來,也不會忘記。
但不用想說:“誰知道呢?好像我現在睡覺也是這樣子耶!我好像也知道些什麼耶!”對我們現在來說,那還是很遙遠的事情,現在我們不必刻意去製造好像是這個樣子。
普巴扎西仁波切開示
【這個人剛剛不是在睡覺嗎?為什麼他又能清楚地聽到導師在講什麼呢?】
有些人對我說,他有時候會在禪定當中進入非常好的一個狀態,並且還對我詳細講述了當時的情況。我聽完他的描述以後告訴他,是的,他當時的狀態的確是很好的一種見解,但還要記住的是,即便當時的見解非常好,但它持續的時間並不會很長,只能保持很短暫的時間,並且次數也不會很頻繁。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說,他所出現的狀態可以稱之為一種覺受。出現這種覺受是一種好的現象,但我們現前畢竟還是初行者,正如智悲光尊者所言,覺受猶如煙霧,是很容易消散的。就如同我們在春天的時候看見山上煙霧繚繞,但是當太陽出來或者風稍微大一點的時候,這些繚繞的煙霧都會煙消雲散,不復存在。
因此,當我們的修行之中出現好的感覺,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件好事,但這種感覺並不會長期存在,因此不要對他過分執著,而是要繼續修持深入這種見解,令見解早日趨入圓滿。
喇嘛仁波切說過,往昔昌根阿瑞與很多人一起在堪布昂瓊面前聽聞佛法。當時有一位高僧大德在導師面前聽著聽著就睡著了,並且還發出打呼聲。於是旁邊的人說:“天哪!堪布昂瓊在傳講這麼殊勝的法,這個人卻在睡覺,而且還在打呼!”因此很多人的內心都非常不高興。這時候這個人突然醒來對導師說:“你剛剛所傳講的說法與其他教法當中的講解是不一樣的。”然後他把另外一種講法是如何傳講的,以及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何處都說了一下。當時周圍的人都非常驚訝:這個人剛剛不是在睡覺嗎?為什麼他又能清楚地聽到導師在講什麼呢?不僅如此,還能區分兩者之間的差異?是的,當他的見解處於光明境界當中,就能如是行持,也就是說,即便他顯現上是在睡覺,實際當中還是在清新的狀態之中。
因此,即便我們在禪修時出現了很好的一種狀態,也只能說是一種挺不錯的覺受,但是不能將他安立為很了義之見解。因為覺受出現的時間並不會很長,次數也不會很多,所以在禪修過程當中,不要執著這些覺受。
丹增嘉措活佛:
對於夢遊佛刹,難免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在夢中所去的刹土,象極樂世界或銅色吉祥山等是否是真實的?”
就此問題,我覺得,若沒有有關變化夢境與光明夢境的殊勝竅訣,這樣的人在夢中所去的地方,不一定是真實的佛刹。因為,根據密法理論所說:風湧而動,意識隨之進入身體脈絡之中,則產生夢境。其中,風入明淨脈中,就會出現“前往佛國刹土”的感覺。宗喀巴大師針對這類情況曾指出:“利用風的力量和‘想去刹土’的意識力量,所能見到的清淨刹土,只不過是真實刹土的影像而已。‘看到真實刹土’的說法難以成立。”
然而,那些能夠充分運用變化夢境與光明夢境的高層次修行者,他們的意形身極有可能離開血肉之軀,到達真實的佛國刹土。工竹仁波且談到:“夢境意形身離開和未離開身體有此兩種。”他所說的“離開”是就真實抵達佛國刹土這種情況而言的。因此,曾有修行夢境修法獲得成就的人們,相互約定同一時間去同一刹土,後來發現,他們所見情景一模一樣。
以前,烏金巴大師、達絲巴大師和察瓊巴喇嘛三位一同相約,在當天晚上共赴兜率天。兩位大師因夢修成就甚高,所見景象別無二致。而察瓊巴喇嘛夢修成就水準一般,他之所見與他們略有出入……
夢游佛國刹土,在佛菩薩座下祈聞佛法或者夢中獲得善知識傳法加持等等……對於此人來說,是否真實得到佛法受用?答案是肯定的。以前,有位弟子向噶瑪巴(第三世)讓雄多吉求法。噶瑪巴先讓他回去,答應在夢裡傳法。後來在約定的時間裡,噶瑪巴真的向他傳授了佛法。第一世噶瑪巴曾祈問岡波巴大師說:“在夢中所得到的灌頂傳承有無真實意義?”岡波巴大師回答道:“只要你具足信心,夢境所得灌頂傳法不僅具有真實益用,而且較之現實灌頂傳法更為殊勝!”有關這類教誨在達龍夏仲•紮西巴珠善知識回復喬美仁波且的信件中也談了同樣的觀點……
變化夢境不僅可以獲得求法灌頂,而且還可以給自己提供有利方便。例如,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夢境學習經論。以前,若必多吉(第四世噶瑪巴)大師,在自己的寢室中堆滿經書,他利用夜晚的時光,在夢境中廣學經論。他不僅通曉經義,而且還對經論文句記憶猶新……

普巴扎西上師以自身手術經歷講解中陰境界明增得三光


🌸亞青寺現任寺主阿松活佛介紹普扎上師:
『大家都認識普扎活佛,不需要我詳細介紹。普扎活佛長期依止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是喇嘛仁波切心子當中最殊勝的心子之一,世間和出世間一切與喇嘛仁波切無二無別。普扎活佛現今健在,並且精通漢語,大悲攝受漢族弟子,宣講甚深的教言和竅訣。』
🌸噶陀仁珍千寶仁波切讚嘆普扎活佛:慈誠羅珠堪布、索達吉堪布、普紮上師,他們都是非常具德的、都是寧瑪派裡最優秀的大德,他們是被很多上師授記過他們的過去生,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他們過去生所呈現的願力。
上師:西醫會說氣血嗎?西醫就是切 ! 對,西醫就是“哪個地方不對,就切那個地方!”拿個刀子就切。
我第一次動手術是在成都的華西醫院,那時我們剛從山上下來(注:上師剛剛傳過益西喇嘛的深法),第一次我感覺到闌尾有點不舒服,可能是有點炎症吧。當時也沒有輸什麼藥,吃了一陣時間的藥,不久就完全恢復了,一點感覺都沒有。
之前我對醫生說我的闌尾不太舒服,也是他給我開的藥方。但是我不知道他非常想給我動手術。即便後來我好了,他也天天在我面前說動手術。
那時候上師(阿秋法王)身體不太好,我哪有這個心情!那時候我的身體又不是太痛,身上要開刀我才不願意。但是醫生跑到上師身邊去說。
哇,我現在才知道什麼叫洗腦。以前上師也不太懂動手術是什麼樣的,醫生過來對上師說:你的這個弟子是你很重要的一位弟子,他的闌尾必須要切掉,這個闌尾本來也沒有什麼用處,像日本等等國家,都(不要闌尾)怎麼怎麼......
有個和尚就在上師身邊翻譯,第一次第二次醫生說動手術時,上師也沒有說什麼,我也對上師說:醫生就這麼說說的,上師也沒有完全聽進去。醫生就這樣在上師面前,天天說,天天說。
有一天上師的病好了,上師黑著臉說,你必須動手術,你現前必須住在這個床上動手術!我還能說什麼!那時候我的闌尾一點都不痛,就是那個醫生忽悠的,把我拉到手術台上。後面我想,真的有闌尾嗎,他們都說有。我都不知道他們是否把我的闌尾切了,可能切了吧,我一點都不痛。
就這樣,我是下午兩三點鐘住院,四五點鐘把我拉上手術台動手術。我記得是把我推上去的,還是中間插隊的,醫生都不知今天還有這麼一例,他們原來不知道的。就這麼動了手術。
麻藥打完以後基本上就什麼都不知道了,但還有一些知覺,人死亡時就叫做外隱沒次第和內隱沒次第,外隱沒次第叫四大分解五根斷除。
從中國醫學當前認定死亡的症狀來說,外隱沒次第呈現以後,從外面跡像上看“心臟跳動停止了,呼吸也停止了,人就死了” ,但是我們佛教不認為這是真正的死亡,因為還有個內隱沒次第。
外隱沒次第階段五根已經斷了,亡人的身上呈現不了還活著的跡象,他本人已經沒有感覺了,呼吸和心跳等等也都停止了。
在亡人的感覺裡,內隱沒次第時呈現了明增得三光,就好像“ 只不過是身體麻木了,但精神好像很正常般的 ”,就會進入另一種世界,就像夢裡一樣。夢裡你的身體還躺在床上,你的思想已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那時就會呈現明增得三光。
一般人在死的時候都會呈現明增得三光,但平常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也會有這種感覺。
當時,突然在眼前呈現一個白光,這個白光白到什麼地步呢?就是除了白之外,什麼都看不見,但是這個白還有種淒涼的感覺。
雖然說當時也斷除了很多貪嗔癡方面的煩惱,但那時候,這個白白的光不是一個局部而是一個整體白色的光,就這麼延續著,好像“越往裡面進入就越發現都是白的”。
就像我們平常在一些(影視裡看過的那樣),中國現在的影視片也很厲害,要不像國外的的影視片的場面。比如穿越時空的時候,嗚......,一進入電視裡面,3D 就開始進入,越進去越發現裡面全是藍色藍色的,就是那種感覺。
人死亡時,在內隱沒次第階段先是白色的,你想突破這個白色,但是越進去越發現裡面全是白色的,什麼顏色都沒有。
結果,越進去裡面越發現白白的,就像進去一個洞,反正不論以什麼樣的方式進去,我們都希望超越那個洞進入另一個環境,但不是(好超越)的。白白的,到達一定的時候突然一紅,眼前全是紅紅的,鮮紅鮮紅的,好,你也想突破這個紅光的。
但是無論你怎麼往裡面進去,就像超越時空的那個感覺往裡面進去,這個紅色永遠沒有一個底,那時候非常非常淒涼,沒有禪定見解的人會更加淒涼。等兩天我們在臨終時都會有這種感覺,都會有這個境界,這是特定的。
好,這個明和增的時間稍長一點,最終全都消失到一個黑色的光當中,這個時間不長。人死亡的時候意識就會悶厥。好,這時候才真正叫做死亡,這叫內隱沒次第。明增得三光之後就是真正的死亡。
死亡以後身體和神識還沒有分離,神識在身體當中像暈過去一般,與活著的時候不同之處是沒有活著的跡象,就是一個屍體,但是他的意識還沉溺在這個身體當中,心和身體還沒有分離,這也是高原地方人死了要停放三天的原因。
他們認為亡人身體和神識還沒有分離,不能說是和活著的人完全相同,但還是與活著的人有所相同,要是及時處理的話,因為他的神識和身體還沒有分離,火化的話就像把身體和神識一起燒掉一樣。他們有這種感覺,所以要放三天的時間。
三天后第一瞬間的境界就叫意識融入虛空,有一種白色的光會呈現在亡人面前,那時候若要是有見解者(比如說平常修上師瑜伽,我們修禪定,若要是有很好的覺受者),這個時候執受這個禪定就可以獲得解脫。
這個時候能解脫的話,他可以帶走十萬個眾生(身上有十萬個他相續的細胞,就是醫學所說的各式各樣的細胞,有十萬個細胞。這個細胞和我們的神識不是一體的,各自有各自的神識。)。
當他成就的一瞬間,身上十萬個細胞跟他一起成就了。他成就的一瞬間,可以帶走十萬個眾生同時成就,還可以在六道中陰當中帶上三千個有緣的眾生同時成就。
所以平常我們習慣在某某導師面前結個緣,就是當導師成就的這一瞬間,我們是一個最親近的善緣者,希望能夠成為這三千個眾生之一。
因為這位導師成就的一瞬間可以帶走三千個有緣眾生同時成佛。也就是說,無論是誰,成就的這一瞬間都可以帶著十萬個三千眾生同時成就,那十萬個三千眾生又呈現無量個化身來救度眾生!你想想這個尊者的事業有多大,已經大到不可思議了!
由於眾生業及煩惱沉重的緣故,眾生的數量和種類也沒有一個限度,所以(一批批度完後)還有很多很多眾生。實際上,諸佛菩薩的事業很大很大。
這時候(指三天后),從悶厥中一醒來就叫意識融入虛空,有見解的人就能執受這個見解,大概在三天左右的時間和五天左右的時間就成就了。
若要是不能執受這個禪定,這個白光像流星一般一瞬間就消失了,這時候身體和神識就要分離了。
所以,藏地很多習慣都是以佛教為背景,人死了三天后就要處理他的屍體。因為他的身體和神識已經分離了,身體就是一個身體了,就是一個殼,就像蛇和青蛙都會脫皮,外邊的皮象蛇還在,但是真正的蛇已經走了。三天以後神識完全分離了,就像這個皮殼一樣,這時候就開始處理屍​​體。
當時我真是感受了明增得三光,那個時候還可以,心目中也有些把握,反正遲早還會呈現這個隱沒次第,除非在第一本淨解脫階段以上(即生成就和第一本淨解脫)明增得三光是不會呈現的,但是這個見解必須要很高,也就是說你在生前已經完全開悟了,不是覺受而是完全開悟者,那在你面前就不會呈現內隱沒次第。即便有外隱沒次第,但是不會有內隱沒次第。這是第一本淨解脫。
但是生前見解還沒有圓滿赤裸者,可能就要等待著第二本淨解脫,那明增得三光決定會呈現。人死亡的時候都會這樣。
但即便不是一個修行者,他在臨終時,在內隱沒次第階段明增得三光呈現時,那個時候對他來說,是非常非常淒涼的:四周都是白白的,什麼形像都沒有,就是白白的一個環境。把赤裸裸的的他單獨一個甩到那個地方,白光光的一個地方,那時候他既孤獨又什麼都看不見,非常非常淒涼。
我們先舉個例子,像很多很多工作人員在一線工作時要處理很多事情,所以他的心處於散亂之中沒有覺得孤獨。但是一旦退到二線的時候,他就覺得很孤獨,一線的工作沒有了,他沒有事情可以做。
那時候人就顯得很獨孤,但那時候說是孤獨,還可以到外面走動走動,但這個都彌補不了他在一線工作時候的感覺,所以慢慢就變成鬱鬱症,說白了,他是一種心理病,很不舒服的一個狀態。
但明增得三光呈現的時候,就是把你一個人赤裸裸的甩到白白的,紅紅的世界當中,除了這個境界,周圍什麼都沒有,上下左右都是這個境界。那時候你特別想突破它,像超越時空,嗚……就進去了,裡面全都是一樣,你可以往裡面進去,但永遠脫離不了那個環境,那時候非常非常的淒涼。
一個沒有修行過的人,別說是臨終之前,就是內隱沒次第的時候真的不知道有多可憐。幸虧明增得三光結束以後,人就會悶厥過去。
即便我們看似這個時間很短,但有些時間可不是僅僅以我們的時間來計算的,所以對他來說那個時間不知道有多長。
所以,有時候我在想,喔,修行真的很重要,但修行不是說平常“做些什麼”而是“執受這個禪定”。
對於一個上品或者虔誠的弟子來說就是“執受自性”,非常非常重要!若要是執受不了自性,那個時候白光像流星一般,一瞬間一切都會消失。好了,那沒有辦法了,還是沉溺於痛苦之中。
若要是從中醒過來,甚至執受這個見解(從而解脫),一切都取決於生前時候(的見解)。
觀待你的見解不是看你能說出來多少,而是看你能證得多少。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看看能不能“在那個時候讓心靜下來或者是在這個禪定之中安住”,一切取決於生前修的如何。當時我就出現過這樣的景象,真的很淒涼。
就我們剛剛所說的,像一線的人退到二線的時候就這麼空虛的,你再想想,若要是把一個人赤裸裸的甩到這樣一個環境當中,若要是一個沒有禪定的人,你覺得他有多淒涼啊,甚至有多恐懼啊。
但他很拼命啊,就像我們看到一個圓形的玻璃杯的青蛙,它拼命想從裡面出來,但無論爬多少,爬上去又掉下來,它一直就在那個杯子裡面,直至爬不動為止。它一直都想出來,往上爬又掉下來,在它內心當中有多麼淒涼啊。
當時他(亡人)很拼命啊,就是有很大的慾望想突破這個白光,但是無論怎麼走都是這樣的一個白光。這時候越來越失去希望,此時他的心情有多麼糟糕啊!
這兩天,每到十點鐘的時候,我都在看國外的一個節目,叫探險者,把一個人送到一個小島和一個山上,十天或二十天都獨自一人在上面,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看見什麼就抓什麼,就這么生活。在那個環境中他都覺得很孤獨。
人死亡時,可是在這個白白,紅紅,黑黑的環境中啊,但黑的時間不會很長,人就會悶厥過去,前面的這個時間還是挺長的,尤其對於完全沒有見解的人來說,這個時間長的無法用年來計算。
那我們想想,他(亡人)的這個心態有多麼淒涼,他該有多麼痛苦。這些都是我們即將要發生的事。
那時候,我在動手術的時候就是這樣,黑色的光出現沒有多長時間我就醒過來了,我醒過來以後聽到醫生們在說:“哎呦,流血過多,是不是需要輸血。 ”
當時我可能心髒病發作了,心臟難受的不得了,我和醫生說:“算了,還是不動手術吧”。我讓他把傷口補下,我就想起來了。天哪,肚子都打開了,補一下就起來,哪有那麼簡單?這又不是牛羊,牛羊動完手術也會走不動的,何況是個人?不會這樣的,我自己太幼稚了。
當時我已經有感覺了,身上有點痛了,就和醫生說我已經有感覺了,說,怎麼辦,心臟也不太好。醫生說不要緊不要緊,快要結束了。又好像在脊椎裡面打了藥,麻藥又從脊椎打進去了,脊椎涼涼的感覺,噯,涼涼的感覺又來了。我一醒來就在重症病房裡,就躺在那裡,手術已經動完了。
那個時候,在我的面前呈現了明增得三光.
弟子:上師,那在白光裡面怎麼辦啊?
上師:所以現前就要好好修行,(才能臨終自在)。
有點類似於性格,慢性格的人無論到哪裡,什麼都不在乎一樣,像喝茶一樣慢騰騰的,說走了也是慢騰騰的,有這樣的性格。
有些人一到這樣的地方,好像旁邊全都是刺猬一樣,快走吧,快走吧,不在這等了,很急很急。這是兩種性格啊,也可以說是兩種心態,一個是慢性子,一個是急性子。
所以,你要是在這樣一個環境當中,就“像是後者一樣”變成一個急性子,就開始胡思亂想“我要脫離”,由於內心煩惱沉重的緣故,再加上人在去世的時候“神識會增加七倍,痛苦也會增加七倍”。現在的痛苦增加七倍,七倍的痛苦你說有多大。
若要是沒有見解的人,恐懼也會增加七倍,那時候他絕對會想突破這個關口,會不停的去尋找出口,就像把一個人關到房間裡了,他四處去尋找能逃出去的地方,看看有沒有門,牆是否很硬等等。
但若要是有禪定的見解,知道一切都是虛幻的,執受這個見解,無論什麼樣的形象,對他來說都不會造成一絲毫之損害,因為心永久都是平靜的。
所以禪宗有一句話告誡我們,真正的禪意也沒有什麼可不了解的,該吃飯時就去吃飯,好好吃飯就可以了,別去想太多的事,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不要胡思亂想。
若要是能真正做到這點,當然它是禪宗最高的境界,恐怕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但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信息,提供了一種方式方法。
【後記】
上師開示:略述“明增得三光”
若想獲得如無死蓮花生大師一般的成就,證悟見解必須達到晝夜一如。若做不到這一點,但已具備開悟之見解,並且在三種不變密意相夢境中達到中品(認識及轉變夢境)及上品(夢光明),即可在第一本淨獲得解脫。
也就是說,在臨終的時候,無需禪定夜,只需幾秒鐘,最多幾分鐘,就能成就。
但若沒有證得相應見解,便不能在第一本淨獲得解脫,此時會陸續呈現內隱沒次第即明增得三光。
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曾經說過,明增得三光寂滅八十法期間沒有成就的機會。也就是說,明呈現增,增呈現得,在此期間沒有成就的機會,只有明增得三光一同呈現以後,才有解脫機會。比如,明光呈現之後,執受光明,彼時不能成就。
此時五根識融入意識,遠離所取粗大分別念,名為空之光明;心呈現清明,亦名智慧之光明。
明相呈現時,眼前一片白。如前面例子所講,我躺在手術台上呈現明光時,眼前白茫茫一片,好像進入了一個白白的房間,除了白色什麼都看不見,並且持續了很長時間。當時不能以我們現在的時間概念來衡量,完全是另一個境界,所以感覺持續時間很長。這就叫明光明。
而後,由臍部來自於母親之紅明點快速上升至心間,外相如同日光普照朗朗晴空般出現紅光;
白光呈現很長時間後,一瞬間又變成鮮紅的一片,連微塵許的其他顏色都不存在。不僅臨終時會如是呈現,相信在座的許多弟子修行過程中也有這樣的覺受。
但要記住,我們能否執受這些光明,完全取決於你對外境是否執著。一旦執著白光、紅光,就失去了成就的機會。
我們修行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達到境心無二,而不能成辦解脫的最大障礙就是執著。禪宗講解三種般若,文字般若和觀照般若之所以不能稱為了義之見解,是因為還有執著,只有實相般若才是真正的成佛。
因此,當時必須斷除一切執著。
這也是告誡在座弟子,平常打坐期間無論眼前呈現什麼形象,都不能執著。一旦有執著,即便呈現的是文武壇城,也是魔障;若沒有執著,在境心分不開的狀態中安住護持,即便呈現魔的形象,也就是文武壇城、悉地。
所以,無論外境好壞,一旦站在分別心的立場之中觀待,你的心相續仍舊與庸俗同道,與凡夫沒有一點區別。有些人會問,自己已經修行多年,為什麼還是與凡夫一如?因為即便你今生的修行時間有多長,與往昔不修行的時間相比,後者更為漫長。
所以時間並不代表什麼,我們修行最重要的是依靠修行的方便調伏自己的內心。
增相紅光呈現時,會比前面白光呈現時更為淒涼與孤獨。現前我們眼前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景象,但當時除了一片紅色或白色之外,什麼都沒有,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會覺得非常非常孤獨。
如果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者,明增得三光的呈現就是一個極大的煩惱和痛苦。但對修行者而言,由於時時都在境心分不開的狀態當中,自然沒有什麼煩惱。所以,為了在臨終時沒有痛苦,現在就要好好修行。
不要覺得這些是在講故事,因為這些顯現在臨終時都會呈現在我們面前,若彼時還是讓自己內心佈滿煩惱和痛苦離開這個世界,真的很不值得。
就像準備上高原前,你的父母或長輩都會囑咐你帶上足夠的衣服、食物和錢財,以備不時之需。雖然不是漢地需要的東西在高原也一樣需要,但足夠的衣服是必須的,否則決定會受凍。只要你到了高原,自然就會明白長輩如是囑咐的真正利益。
現前我也如同這些老人般反復告誡大家,死亡之時你們會出現這樣的顯現,但那時才想到聽從教言、好好修法,已經太遲了。因為明增得三光呈現以後,閻王爺絕不會對你網開一面,讓你重回娑婆世界好好修法,所以現在就是不早不遲的時候,要精進修法。
內相心中生起以樂為主之覺受,滅盡智慧之自性四十種貪分別念,謂之光明融入增相;
呈現明增得三光時,會呈現樂明無念三種覺受。白光呈現時,會產生明覺受,感覺非常清明。紅光呈現時,內心會呈現樂覺受,寂滅智慧之自性四十種貪分別念。這個境界叫做光明融入增相。
此時意識融入染污意識,遠離能取粗大分別念,名為空之光明;心呈現極其清明,名為光明增之智慧。接著清淨白紅二種明點於心間相遇,其神識亦融入二者中間,外相猶如黑暗遍布清淨虛空般出現黑光;內相生起無分別之覺受,滅盡七種痴分別念,謂之增相融入得相;此時染污意識融入阿賴耶,遠離一切極其微細之二取分別。
第三種光——黑光呈現後會滅盡七種痴分別念,遠離一切極其微細之二取分別。但此處的遠離是指暫時壓制八十法(其中嗔心三十三種,貪心四十種,痴心七種),從悶絕狀態中醒來時,習氣仍舊存在。
大空性光明遠離一切相狀,心已消泯,故稱為得之智慧;後於阿賴耶無念境界中,漆黑一片突然昏厥。
即便平常自詡見解有多高,如果不能在第一本淨獲得解脫,一樣會呈現明增得三光,並在黑光呈現後,像平常酣睡和悶厥一般,什麼都不知道地暈過去,暈厥時間不定,一般持續三至七天,多數是三天。
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之下,這段時間盡量不要挪動身體,因為神識還沒有完全從身體中分離。現在高原地方依然保持這個傳統,三天內不動亡者身體,目的就是為了讓神識與身體分離。在此過程中沒有成就的機會。

【進入睡夢狀態與死亡時中陰狀態的關係】普巴扎西仁波切、丹增嘉措活佛開示


普巴扎西仁波切開示
我們一直都在傳講修行佛法就是要對治自己的煩惱,因此自己的修行到底如何,當然可以問一下導師,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問一下你自己。
蓮花生大師一百零八意之化身之一,大伏藏師事業洲尊者曾經授記,若是在短時間當中,能七次在夢中認識到夢,則於中陰第二本淨時解脫則完全沒有疑惑。什麼是第二本淨解脫呢?一般來說,我們去世以後,首先是要經歷四大分解和五根斷除的過程。從世間科學角度來說,此時可以斷定人已經死了。但是在佛教的見解當中,這些還只是外隱沒次第,此後還會有內隱沒次第以及明增得三光等階段的顯現。當貪、嗔、痴起現八識之法,亡者會猶如進入暈厥般之無念狀態。多數亡者會持續悶絕三天,期間逝者的氣脈停止,但神識並未離開身體,不能感受粗大的顯現。三天之後醒來時,如同黑暗中呈現光芒,此時神識融入虛空,因此時神識清明增加七倍的緣故,平時若能有夢中自在之禪定見解,此時可以在第二本淨中獲得解脫,此為第二本淨解脫。
因此如果我們可以在短時間中七次認識夢境的話,就可以在第二本淨當中獲得解脫。要知道此時所謂的解脫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帶業往生,而是直接成佛了。在成佛的一瞬間,具緣的三千他相續和自相續十萬個細胞也可以同時成就。現前我們說自己都是修無上竅訣大圓滿的弟子,那麼自己修持得如何?自己平時對內心煩惱調伏得如何?在夢中是否能自在?如果夢中可以得到自在,解脫對你而言也指日可待了。

丹增嘉措活佛開示
睡眠與死亡的過程是十分相似的。
一般人在正常死亡過程中,都要經歷隱沒次第,所謂隱沒次第,就是組成肉體生命的有機質能——地(固態性)、水(濕性)、火(熱性)、風(氣性)、識(空)五大中,前者依次隱沒於後者的過程。同樣,人們在正常進入睡覺狀態時,也要經過細微隱沒次第:頭部出現輕微沉重感,有人會不自覺地口角流涎——此即是土融入水;漸感昏沉,額頭出現熱感,眼睛閉合,眼瞼不動——此即是水融入火;自感朦朧心念,沉緩而動,呼吸清晰均勻——此即是火融入風;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和身識)融入意識,意識融入阿賴耶識,身心進入沉睡狀態——此即是風融入識;無任何分別念,完全沉浸於虛空般氛圍——此即是識融入光明。
這裡所講的光明,如果我們夢中已能清明認知,那就有可能在臨終出現光明時,加以識別。但是,未曾修習夢境修法的普通人,在“識融入光明”之際,無任何感受而沉入昏睡之中,無法予以認識和把握。又因為每個人四大與風脈明點的構成基質並非完全相同。所以,在隱沒次第出現時,也有時間先後,次第交錯的差別。
另外,人在死亡過程中,一般要出現明、增、得,也就是白光、紅光、黑光三種現象。人在入睡時,也要經過細微的明、增、得(白光、紅光、和黑光)三種徵象。一般而言,人們在入睡過程中,對這三種徵像是沒有什麼感覺的。而某些較為特別的人則存在明顯感受。
通給深入分析,就會得到一個結論。每個人在睡眠中所出現的三種現象,因人而異,景象紛呈。喬美仁波且和鄂瓊仁波且的各自經歷,從總的方面看是很相似的。但若仔細觀察,將他們各自現像作比較就能發現,無論是顯現形態還是整個過程,都有許多差異。喬美仁波且顯現三種現象尚未結束,就已從睡眠狀態中甦醒。而鄂瓊仁波且卻是三種現象結束後,進入明空無別境界,甚至與法性中陰顯相相似的光與力都出現了……
我們剛才講到的隱沒次第和三種現象二者,在理論上它們的出現有一定次序。然而,正如在《修行明燈論》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在實際情況下它們出現沒有一定規律。無論怎樣,隱沒次第和三種現像都要融入阿賴耶識——本來,阿賴耶識最終也要融入光明,但我們一般人,這一感受絲毫無法覺察到,一直都處在阿賴耶識的狀態當中。

【修本尊的順序與投生時的現象有什麼關聯?】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超越生死 | 不能忘卻的中陰竅訣
本期話題
中陰時會遇到怎樣的恐怖景象?不學佛的人也會遇到嗎?
中陰階段真的會有冤親債主幻化成佛菩薩的形象嗎?我該怎麼分辨?
能否通過亡者屍體的冷卻情況判斷其神識是否離開和投生去向?
超越生死篇 第3期
《慧燈·問道》特別節目——超越生死篇中,慈誠羅珠堪布將詳盡地介紹臨終、中陰、投生各階段的情形,以及各種具體的應對方法。此外,作為親友,怎樣幫助臨終之人,如何超度離世的亡者?慈誠羅珠堪布也將在本次的特別節目中為大家一一做出詳細的講解。
下期精彩預告
超越生死篇 第4期
哪些修行方法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面對死亡?
為何證悟如此重要?
死亡來臨時,如何用五力竅訣幫助自己?
主持人: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這一期的《慧燈·問道》節目。在上一期的節目裡,我們請慈誠羅珠堪布為我們解答了很多面對死亡的問題,這一期節目我們接著請堪布為我們答疑解惑。掌聲有請慈誠羅珠堪布!
觀眾1:聽說中陰身時會遇到很多恐怖的景象,您能給我們描述一下嗎?好讓我們有個準備。
慈誠羅珠堪布(下文簡稱“堪布”):對,中陰身的時候,會有一些恐怖的景象,有些小孩兒大概五六歲的時候也會出現類似現象,但十歲以後慢慢會消失。我想在座的各位觀眾中,有些人可能也有這樣的經歷。比如整個世界都變成了紅色,像火一樣紅;然後又變成了白色,這些紅色、白色,都不是很美妙可愛的,而是讓人感到非常恐懼;再然後整個世界又變成了黑色的。這樣的經歷,我想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這些都是中陰身的一些景象。因為小孩兒離開中陰身並不久,所以在他身上就會出現很多奇特的現象。有些小孩兒小的時候,如果每天晚上都愛鬧愛哭,可能就是因為他在經歷一些類似的事情。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比如為何整個世界都變成了白色,而且這種白色讓人感到很恐懼?這是因為我們內在貪嗔癡裡面的嗔在起作用,這種現象是嗔恨的一個投影。而紅色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貪心的投影。黑色則是無明(也就是癡)的投影。這些實際上都是我們內在投影出來的,但是我們卻一直認為這是外面的一個世界。
我們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個天地都是紅色、白色或黑色的世界,這是一個從未來過的陌生的地方,然後就會感到恐懼。如果此時我們知道這些都是自心投射出來的現象,實際並不真實存在;並且打坐思維“我的心到底是什麼樣子?”一打坐,所有這些顯現出來的世界,最後就全部收回來,一切都變得非常平靜,變成一個非常祥和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就感覺到了“本來的面目”。
另外一個,此時可能會有很多比較恐怖的聲音,人的聲音,猛獸的聲音,還有像地震、海嘯這類的聲音。這些聲音,實際上也是我們內心煩惱投射出來的現象,但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方面的知識,也沒有訓練過,所以根本就不知道。我們認為這就是一個很恐怖的聲音,然後產生巨大的恐懼,想跑到一個可以躲藏的地方,就這樣不斷掙扎。
還有,如果有些人生前造過一些罪,比如說殺盜淫妄等,那麼這種人在中陰身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比較糟糕的狀態,比如環境險惡,周邊有各種各樣恐怖的眾生,等等。

這些現象的產生,絕大多數是因為此時人的意識離開了身體。我們的身體有一個好的作用,當它跟我們的意識結合以後能把意識穩住,不讓意識發射出各種各樣的資訊,也就不會有太多稀奇古怪的東西投射出來。而意識離開身體以後,比如我們做夢的時候,就不像現實生活這麼穩定,一會兒是這個景象,一會兒又是那個景象,有各種各樣不可能出現的東西被投射出來。中陰身的時候也是這樣,各種現象層出不窮,非常不確定。當各種各樣的現象出現以後,我們不知道這是自己內心的變化和投射,所以就覺得非常恐怖。
因此,所有中陰的訣竅可以歸納為一句話:你必須要知道,這個時候你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自己內心投射出來的;而且,此時你還要知道自己的內心是什麼。如果是有一點開悟、證悟的人,這時候是非常容易解決問題的。如果不知道所有這些現象是我們內心的投射,就會產生很多恐懼;如果知道這些現象如同夢境一樣,都是從自己的內心當中釋放出來的,外境並不真實存在,這些現象一下子就都會消失了。此時如果我們能打坐,完全可以成功地進入佛性,明心見性,這就叫作中陰身的訣竅,也是這個階段唯一的訣竅。沒有這個訣竅、知識,也沒有訓練的話,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從來沒有看到過,也從來都沒有聽到過,只是感覺到非常恐怖,以至於祈禱等這些平時的訓練全部都忘掉了,或者來不及做,一直都在恐怖當中掙扎。
觀眾1:請問很多從來沒有接觸過藏傳佛教的人,他們死亡時出現的中陰景象,也跟藏傳佛教描述的一樣嗎?
堪布: 對人來講,出現的景象都是一樣的;對動物是不是一樣,我不是很確定,也許是一樣的。總體來說,人的身體結構都一樣,所以每個人的死亡過程、眼耳鼻舌身停止的過程都一樣。在這個停止的過程當中,產生的一些外面的現象,也都是一樣的。這個跟學不學藏傳佛教沒有什麼關係。唯一不一樣的是,學了密法的知識以後,到那個時候我們就知道這些現象是什麼東西,而沒有學過的話,就沒辦法知道。
我們活著的時候,有一個訓練的方法,就是藏傳佛教《西藏度亡經》裡介紹的“六中陰”,它有六種不同的訓練方法。其中一個是夢瑜伽,就是訓練夢,通過夢去模擬死亡的方法。另外一個,是中陰的一個單獨的訓練方法。我們現在雖然還沒有到這個時候,但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在現實生活當中模擬、訓練。其實這些東西之間有一些共性,所以這些訓練對我們來說確實非常重要。
主持人: 剛才我們聽堪布講解了中陰的訣竅,特別珍貴!相信對大家都很有用,可能就這麼一句訣竅,在大家真的進入中陰時,就能起到很大的幫助。非常感謝!
堪布:密法裡面的一些本尊的觀想,其實都是針對死亡時的昏迷、中陰身和投生這三個階段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幾乎所有無上密宗的禪定過程,都包含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在皈依和發菩提心以後,還沒有觀想佛的時候,先修空性,進入到空性的狀態中。第二個階段是在空性的狀態當中觀想佛、本尊,觀想的時候,也不是直接觀想一尊佛,而是先觀想一個佛、菩薩的種子字,比如說文殊菩薩的種子字“དྷཱིཿ”(德),還有觀世音菩薩的種子字“ཧྲཱིཿ”(舍),等等。先不要觀想菩薩的身體,只觀想這個種子字,然後這個種子字發光……大部分本尊修法都是這樣,有時候也會有一些不同:比如有的修法會把這個種子字變成一個很小的明點、亮點;有的則首先在蓮花上觀想一個很小的亮點,然後再將這個亮點變成一個種子字,例如“དྷཱིཿ”(德)或“ཧྲཱིཿ”(舍)等。第三個階段,將這個種子字變成一尊佛、菩薩的形象。觀修完了以後,從佛、菩薩的邊緣上慢慢地化光,成為一個很小的亮點,最後在空中消失。

本尊修法基本上都是這幾個程式。這是在講什麼呢?首先要進入空性,這是什麼意思?這是針對死亡後的昏迷階段。人死亡後首先是昏迷,在昏迷階段修空性與本尊修法中首先進入空性是一個道理,通過空性可以把人死亡的昏迷階段變得清淨,讓它變成空性的智慧。空性就是法身,通過這個方法,可以把死亡的昏迷狀態轉化為佛的法身。
然後再觀想種子字,或者是先觀想一個明點,然後變成種子字,這又代表什麼呢?這針對的是中陰身到投胎的階段。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人,精卵結合的時候只是一個明點這樣的東西,這時候我們還沒有頭、手、腳。所以觀想一個明點,然後再觀想明點變成一個種子字,就是要在中陰時,通過這種觀想的方法,把中陰身轉化為佛的報身。
最後觀想種子字變成了一尊佛或菩薩本尊的形象,這是針對投生以後的階段。就像被懷胎十個月過後,就會變成一個人;通過把種子字變成佛、菩薩本尊的觀想就可以把投生以後的階段,轉化為佛的化身。
通過上述本尊的修法,就可以將死亡後的昏迷、中陰和最後投生的階段轉化為佛的法身、報身、化身。修完了以後,再從佛菩薩的邊緣上化光,直至完全融入到空性當中。意思就是說,人最後又要從頭開始。比如說一個人投生了以後,他到了70歲、80歲……100歲,最終死後又要進入到昏迷的狀態,又要從頭開始了。所以本尊修法的最後,也要觀想佛菩薩的形象融入到虛空當中。它的全部的修法,都是針對這三個階段,通過這樣的方法去轉化。密法裡面很多修法都是這樣的。
主持人:我試著重複下您剛才所講的意思,在昏迷的這個階段,有可能成就佛的法身?
堪布: 法身,對。
主持人: 然後在中陰階段有可能成就佛的報身?
堪布: 報身,對。
主持人:投生以後有可能成就的是佛的化身?
堪布: 化身,對。這三個階段就包含了一個人的死亡、中陰、還有投生。通過上述這種方法可以把三階段轉化為佛的三身,這就是修本尊的目標和目的。
觀眾2: 有一種說法是,在中陰時期冤親債主會幻化成佛菩薩的形象,騙亡者墮入三惡道,這是真的嗎?
堪布: 這是有可能的,冤親債主或一些其他的魔障,這時會有一些類似的干擾。但是這個時候,你可以把整個中陰時所看到、聽到的一切,都觀想為自己的本尊,如果沒有特別的本尊,就把它們觀想為觀世音菩薩。無論看到好的或不好的東西,如果都能把它當作觀世音菩薩來祈禱的話,這些冤親債主或其他魔障,就不會影響到你。這是中陰時的一個方法。
觀眾2:那我們該怎樣去分辨,哪些才是真正的佛菩薩呢?
堪布:我們現在活著的時候、修行的時候這種現象也可能會出現。比如我看見了阿彌陀佛或者其他佛、菩薩,這真的是阿彌陀佛還是魔障的幻化,當下我們是分不清楚的,需要觀察後面的結果。如果自從我看到了這位所謂的佛、菩薩以後,我的菩提心以及各方面的修行都出現下滑,那麼當時看到的就不是好東西了。相反,如果我的菩提心、出離心等各方面都有所進步和增長,則可以判斷,我看到的是本尊或者是一個好的現象。當下做判斷比較難,但是我們可以這樣去應對:不管他是佛、菩薩還是魔障都沒關係,無論他是什麼,我們都可以把他觀想為本尊,比如說觀想為觀世音菩薩,然後祈禱。這樣對我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修行。
觀眾3:很多人都說人死了以後,可以通過他身體最後冷卻的位置或柔軟程度,來判斷人到底往生到哪裡了。這個說法有依據嗎?
堪布: 這個說法有依據。小乘佛教的《俱舍論》裡講,有些人的體溫最後都集中在頭頂,其他地方的體溫都沒有了,但是頭頂還有,會冒氣,最後體溫從頭頂消失;有些人則是在腳底下;還有些人在身體的其他部位。佛經裡有這樣的依據,可以判斷這個人下一世投生的基本去向,是人還是天人等,這是有依據的。
觀眾3:剛才您講,有的人死了以後,他的神識並不是立刻就能離開身體,有一段時間還和身體在一起,如果長時間沒有離開,還能用這種測試溫度的方法去判斷嗎?
堪布:體溫消失的時候,可以說是他的靈魂即將要離開的時候,比如說最後他的體溫集中在頭頂的話,意思就是他的靈魂、意識,要從頭頂出去。但是這個體溫從頭頂消失的時候,靈魂意識是不是已經出去了,我想可能還不是。因為體溫不會保持很長的時間,很快就會沒有了;但是人的靈魂意識,可能不會那麼快就離開。我沒有在佛經上看到過詳細的記載,我猜可能還不是。
觀眾3: 堪布您能解說一下,亡者身體最後冷卻的部位,分別表示人往生到什麼樣的地方去了嗎?
堪布:如果他最後的體溫全部集中在頭頂,也就是說其他部位的體溫都已經消失了,而頭頂的體溫最後消失的話,這就說明這個人往生到了天界;如果最後的體溫在腳底下,就是往生到了地獄;在心口,就是人間……大概是這樣。《俱舍論》裡有這方面的講解,我們現場可能有一些人也學過。
主持人: 今天堪布給我們講了很多死亡時要面對的情況,以及面對的訣竅和方法,非常重要,也特別感謝堪布!聽了堪布的講述,我有一個特別深刻的感覺就是,修行一定要趁早,而且要落到實處。希望每個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都能夠有把握,不恐懼;都能夠戰勝它,並且把它變成一個真正的機會。再次感謝慈誠羅珠堪布!

【這一百本尊,不是修出來的,而是我們自身本來具備的。】慈誠羅珠堪布

  這裏介紹的,主要是甯瑪巴《大幻化網》和《中陰聞解脫教法》當中的壇城,其他密宗壇城的本尊數量則有多有少,幾百尊、幾千尊都有,但甯瑪巴所有續部的根本,就是《大幻化網》。《大幻化網》中,就是講的一百本尊,另外,《中陰聞解脫》裏面也講的也是一百本尊。但無論少也好、多也好,實際上都是佛的智慧顯相。
  這一百本尊,不是修出來的,而是我們自身本來具備的。從本來清淨的角度來說,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表面上看起來雖然不清淨,但實際上其本體永遠都是佛的壇城。
  從離垢清淨,也即世俗諦表面現象的角度來講,通過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我們現在這樣一個不清淨的身體,逐漸可以變成清淨的佛的壇城。
  無論是本來清淨還是離垢清淨,四十二尊寂靜與五十八位忿怒本尊,實際上就是我們自己的五蘊、固體、液體、氣體等物質,八識和八識的對境等等,只是因為我們現在有煩惱,所以看不見,當我們證悟的時候,或者是生起次第修得非常好的時候,這一切就會顯示出來。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中陰靜忿百尊
  我們生活裡面的每時每刻,你所看到、碰到的一切東西,實際上都是本尊的一個化現。但是我們不認​​為他是本尊。但是多半的時候我們都認為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很痛苦的一個經歷,偶爾不知道哪裡從天而降我們有點好經歷,但多半是不好。
  這些很偉大的密宗的老師,希望能夠教導我們這些。我也很清楚, 那些老師也很清楚,如果老師給你講,這朵花實際上是供花的天女,你絕對不會相信。唯一能夠穿透你這個非常厚重腦殼的辦法是什麼呢?同樣也只有這種方法你才會相信。唯一的方法就像張喇嘛這樣的老師在,然後他告訴你,的確是有一個供花的天女在裡面,她是很特別的、很漂亮、很好。這時候你對天女就會有很多羅曼蒂克的想法,所以,你寧願建立起來一個觀念,認為那個樣子的天女你不太願意接受,所以一朵花他是一個天女。可能我們情況更糟,這種天女是畫在唐卡上。實際上你畫一朵花和畫供花的天女,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對我們而言,它有很大的不一樣。現在把一張畫了一個天女拿一朵花,說這是供花天女,給你這個,另外給你一張明信片,上面也印了一朵花,你保證會向前者磕頭,不會給後面那一個。
  因為對我們而言,我們總認為本尊不是一個道,而是一個物件,一個我們以外的什麼東西,所以我們會認為供花的天女必須要從外面的一個什麼東西來,那才叫做供花天女。
  你觀想那個供花天女的時候,他們是哪一國的人?你一定覺得他們都是西藏人。為什麼?因為現在多半是西藏喇嘛在教這些東西。我們這種很有限度的心靈就是按照這 種方法把東西割得一塊塊的。總而言之,你要瞭解這些東西表像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學靜忿百尊,實際上就是讓你來學,我們每一天、每一刻所過的日子。對於一個根器很好的學生,你稱你的身體叫做色,形色的色,或者你稱你的身體是毗盧遮那佛是一樣的。
🌺文武百尊與身體有何關係?
(秋竹仁波切) 答:
1.百尊本來就是身體,但用不同的名稱,五本尊就是五蘊十八界,就是人。所謂的中陰身,名稱叫真相。中陰時有文武百尊是提醒,不是顯相出來的。
2.開刀對聖者而言是啟門(啟開文武百尊之門)

【當你看見這種光明境界的時候,它一瞬間就消失了。由於我們的執著,無法執受這個境界,所以它一瞬間就會消失。法性中陰本身有可以解脫的四個時機,但是,對於凡夫來說,也就是四個瞬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普巴扎西仁波切

【當你看見這種光明境界的時候,它一瞬間就消失了。由於我們的執著,無法執受這個境界,所以它一瞬間就會消失。法性中陰本身有可以解脫的四個時機,但是,對於凡夫來說,也就是四個瞬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普巴扎西仁波切
  弟子甲:上師,我想問一個問題,上師瑜伽裏面有一句叫“流轉三有中陰時,大安息地得解脫”。這個“三有中陰”是什麽意思?我一直都不明白,還有,“法性中陰”是什麽意思?
  上師:嗯嗯。通常,《六中陰教授》裏面,有一個是法性中陰。這個“三中陰”指什麽呢?就是臨終中陰、法性中陰、有生中陰,它們都在中陰階段當中。
  比如,人開始死亡時叫“臨終中陰”。當外隱沒次第、內隱沒次第結束以後,人就會暈過去。暈過去的時間大概是三天左右,三天後就如同我們從悶厥當中醒來一般,那時候呈現一種光明,這時候也稱為“意識融入虛空”,這時候成辦解脫就叫做“第二本凈解脫”,以上稱為“臨終中陰”,也是死了以後的現象。
  “意識融入虛空,虛空融入光明”,緊接著以下是“虛空融入光明”,下面還有四處解脫,就是有四個解脫之處,這個階段叫做“法性中陰”。如果生前沒修過頓超,但修過虛空三振竅訣也能成辦解脫。像虛空三振竅訣,雖然不稱之為頓超,但我們在講解直斷的時候,通常也在講虛空三振竅訣。如果這個見解非常好的話,在法性中陰的時候也能執受見解、成辦解脫。
  當然,前面我們都會經歷臨終中陰,這個時間稍微長些,無論往昔修過頓超還是沒有修過頓超,後面都要經歷法性中陰。一般來說,沒有修行過的人,他所經歷的時間只是一瞬間,就像流星一般快。
  通常我們看見天上一顆流星過來的時候,“誒,到底是哪一個?很快的速度,突然就消失了。”就是說,當你看見這種光明境界的時候,它一瞬間就消失了。由於我們的執著,無法執受這個境界,所以它一瞬間就會消失。法性中陰本身有可以解脫的四個時機,但是,對於凡夫來說,也就是四個瞬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法性中陰以後就是“有生中陰”,講解的是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分為上品、中品和下品。上品的話,憑借我們生前所修的法,此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中品的話,憑借往昔所行持的善法,當時可以尋找到一個好的胎門進入到三善道,比如人間、天堂、天界等等。那下品的眾生則完全順著業力飄動。這叫做“有生中陰”。
  弟子甲:就是“輪回中陰”是嗎?
  上師:哦,對對對對。實際上每一個人去世以後,在四十九天當中還是處於中陰階段,一直還是中陰期。四十九天的前一半時間,他所承受的感覺跟原來一樣,活著的時候,身體是什麽樣的,他感覺到身體就是什麽樣。就像晚上我們做夢,夢裏還是像活著的時候,身體跟白天時候一模一樣。他可以去遭受各式各樣的痛苦,也可以去享受各式各樣的快樂,但是身體一定是現前的這個身體。
  人臨終以後,在四十九天的前一半時間裏,由於生前的習氣,身體的感覺就是這樣,但是那段時間遭受的痛苦和感受,人和人之間,當然有著很大的差異。
  四十九天後面一半時間,他的身體感覺是未來的身體感覺。比如,他要投生為一頭牛,那時候就感覺到自己頭上長著兩個角,手、腳等等感覺就完全已經不是人的感覺了。如果他會投生到地獄的話,總覺得頭朝下、腳朝上,感覺就是這樣!這就說明,四十九天以後,他必墮地獄。
  但這個過程當中,如果生前精進修行的話,沒得說的,自己早已經尋找到自己的路。若要是生前也沒有行持過很多善行,那很多很多時候,最好是在中陰界當中,在“還沒有真正成熟結果、還沒有真正形成結果”之前去超度他,意義更大一些。
  弟子乙:上師,我家公公已經九十三歲了......
  上師:好的,好的,可以了,現在你可以收起來,放在那邊。
  弟子甲:上師,對於亡者,在他臨終的時候,怎樣做才能利益到他?我們現在漢地,往往人死亡以後,就把他放到冰櫃裏面去,我覺得放冰櫃裏可能不太好吧?但不放的話,好像怕這個屍體腐爛了。
  上師:只能這樣,只能這樣,只能這樣。有時候,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之下,就配同著佛教的一些儀軌去做,我想也很好。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已經去世了,到後面的時候也不用執著了,就像密勒日巴所說的一樣:我是一生為了尋求解脫而進入山洞之中,當臨終以後,這個屍體早已經和我沒有什麽關系了,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吧。你想狗去吃它,就去吃吧;想鳥去吃它,就吃它吧,因為這個身體和我沒有什麽關系了。尤其能做到這一點,也是我一個瑜伽士真正的心願。
  人死了以後,就不要太執著他的身體,怎麽處理都那麽回事。活著的時候,要對自己的親人好一點。別死了以後就開始講究起來,這沒有多大的意義。
  自己也是一樣,活著的時候,自己應該多行持一些善法,不要等待著死了以後,再做很多很多形式儀軌。我們不誹謗這些緣起法,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就那麽回事。
  弟子丙:上師,我爸爸走了,我媽媽完全按佛法處理後事,什麽都沒按世間來。也沒有戴孝,什麽都沒有。
  上師:這個倒沒什麽,這是世間的一種習慣,怎麽做就怎麽做。在高原地方也是這樣,像我母親去世,也是土葬在某一個地方。但我們只知道在哪一座山上,但不知道具體在哪一個地方。因為藏地對這方面並不是很執著。
  但是,從我母親去世起至今,年年都在為她做超度,這個超度是不會停止的,不能說一天一超,反正我平常也盡可能往這方面發展。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年年都會為我母親做超度,這是特定的事!至於對亡者的身體就不會像漢地的清明節那樣,采用一些形式去做一些各式各樣的祭祀,這個相對會少一點。
  弟子丙:上師,現在我們還可以為我爸爸做些什麽呢?對他......
上師:前兩天做了超度沒有?
  弟子丙:前兩天啊!前兩天我給上師匯了款,臨終剛斷氣的時候,我就聯系了上師。
上師:哦,對對對。這個已經非常好,但是這一段時間,有時候還要陸陸續續再做一些超度,比如每到七天的時候。
  弟子丙:我都念了《地藏經》。
上師:哦,對。每到七天的時候做一次超度,意義非常廣大。像我們家鄉的話,七七四十九天裏會一直邀請僧人們為他超度。但有些地方,由於沒有這個條件,沒有那麽多僧人的緣故,每到七天的時候,他們會邀請一兩個和尚為他超度。
  在漢地,如果沒有這個條件的話,我們也可以直接念誦一些經典,像《地藏經》《阿彌陀經》等等。或者到這個時間的時候,就在某些寺院裏面捐十塊錢、二十塊錢、五十塊錢、一百塊錢給他做一些回向等等。這些還是很有必要的。
弟子丙:我們幾個每天都給他念《地藏經》,給他點了好多燈。
  上師:哦,那非常好,非常好。對,應該這樣,應該這樣。
弟子丙:但我過來這邊就點不了燈了,昨天在賓館點了一盞。
  上師:嗯嗯,可以,可以!(Y0214)
🌸上師介紹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一生不認證活佛,但有極少數破例,例如認證阿秋法王,很有趣的如此說『我從不認定轉世活佛,但您是龍薩娘波尊者的轉世活佛,這是我認定的。』法王如意寶說:「您剛來這裏時,我就知道了,您與其他人不一樣,您是見解脫。」當時的喇榮,還沒有現在那麼宏大,在那裏來了若干僧人,如意寶對他們說:「您們向這位大德求個法,以前還沒有像這樣殊勝的大德來過我們這裏」。
🌸亞青寺現任寺主阿松活佛介紹普扎上師:
『大家都認識普扎活佛,不需要我詳細介紹。普扎活佛長期依止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是喇嘛仁波切心子當中最殊勝的心子之一,世間和出世間一切與喇嘛仁波切無二無別。普扎活佛現今健在,並且精通漢語,大悲攝受漢族弟子,宣講甚深的教言和竅訣。』
🌸噶陀仁珍千寶仁波切讚嘆普扎活佛:慈誠羅珠堪布、索達吉堪布、普紮上師,他們都是非常具德的、都是寧瑪派裡最優秀的大德,他們是被很多上師授記過他們的過去生,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他們過去生所呈現的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