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當你看見這種光明境界的時候,它一瞬間就消失了。由於我們的執著,無法執受這個境界,所以它一瞬間就會消失。法性中陰本身有可以解脫的四個時機,但是,對於凡夫來說,也就是四個瞬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普巴扎西仁波切

【當你看見這種光明境界的時候,它一瞬間就消失了。由於我們的執著,無法執受這個境界,所以它一瞬間就會消失。法性中陰本身有可以解脫的四個時機,但是,對於凡夫來說,也就是四個瞬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普巴扎西仁波切
  弟子甲:上師,我想問一個問題,上師瑜伽裏面有一句叫“流轉三有中陰時,大安息地得解脫”。這個“三有中陰”是什麽意思?我一直都不明白,還有,“法性中陰”是什麽意思?
  上師:嗯嗯。通常,《六中陰教授》裏面,有一個是法性中陰。這個“三中陰”指什麽呢?就是臨終中陰、法性中陰、有生中陰,它們都在中陰階段當中。
  比如,人開始死亡時叫“臨終中陰”。當外隱沒次第、內隱沒次第結束以後,人就會暈過去。暈過去的時間大概是三天左右,三天後就如同我們從悶厥當中醒來一般,那時候呈現一種光明,這時候也稱為“意識融入虛空”,這時候成辦解脫就叫做“第二本凈解脫”,以上稱為“臨終中陰”,也是死了以後的現象。
  “意識融入虛空,虛空融入光明”,緊接著以下是“虛空融入光明”,下面還有四處解脫,就是有四個解脫之處,這個階段叫做“法性中陰”。如果生前沒修過頓超,但修過虛空三振竅訣也能成辦解脫。像虛空三振竅訣,雖然不稱之為頓超,但我們在講解直斷的時候,通常也在講虛空三振竅訣。如果這個見解非常好的話,在法性中陰的時候也能執受見解、成辦解脫。
  當然,前面我們都會經歷臨終中陰,這個時間稍微長些,無論往昔修過頓超還是沒有修過頓超,後面都要經歷法性中陰。一般來說,沒有修行過的人,他所經歷的時間只是一瞬間,就像流星一般快。
  通常我們看見天上一顆流星過來的時候,“誒,到底是哪一個?很快的速度,突然就消失了。”就是說,當你看見這種光明境界的時候,它一瞬間就消失了。由於我們的執著,無法執受這個境界,所以它一瞬間就會消失。法性中陰本身有可以解脫的四個時機,但是,對於凡夫來說,也就是四個瞬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法性中陰以後就是“有生中陰”,講解的是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分為上品、中品和下品。上品的話,憑借我們生前所修的法,此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中品的話,憑借往昔所行持的善法,當時可以尋找到一個好的胎門進入到三善道,比如人間、天堂、天界等等。那下品的眾生則完全順著業力飄動。這叫做“有生中陰”。
  弟子甲:就是“輪回中陰”是嗎?
  上師:哦,對對對對。實際上每一個人去世以後,在四十九天當中還是處於中陰階段,一直還是中陰期。四十九天的前一半時間,他所承受的感覺跟原來一樣,活著的時候,身體是什麽樣的,他感覺到身體就是什麽樣。就像晚上我們做夢,夢裏還是像活著的時候,身體跟白天時候一模一樣。他可以去遭受各式各樣的痛苦,也可以去享受各式各樣的快樂,但是身體一定是現前的這個身體。
  人臨終以後,在四十九天的前一半時間裏,由於生前的習氣,身體的感覺就是這樣,但是那段時間遭受的痛苦和感受,人和人之間,當然有著很大的差異。
  四十九天後面一半時間,他的身體感覺是未來的身體感覺。比如,他要投生為一頭牛,那時候就感覺到自己頭上長著兩個角,手、腳等等感覺就完全已經不是人的感覺了。如果他會投生到地獄的話,總覺得頭朝下、腳朝上,感覺就是這樣!這就說明,四十九天以後,他必墮地獄。
  但這個過程當中,如果生前精進修行的話,沒得說的,自己早已經尋找到自己的路。若要是生前也沒有行持過很多善行,那很多很多時候,最好是在中陰界當中,在“還沒有真正成熟結果、還沒有真正形成結果”之前去超度他,意義更大一些。
  弟子乙:上師,我家公公已經九十三歲了......
  上師:好的,好的,可以了,現在你可以收起來,放在那邊。
  弟子甲:上師,對於亡者,在他臨終的時候,怎樣做才能利益到他?我們現在漢地,往往人死亡以後,就把他放到冰櫃裏面去,我覺得放冰櫃裏可能不太好吧?但不放的話,好像怕這個屍體腐爛了。
  上師:只能這樣,只能這樣,只能這樣。有時候,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之下,就配同著佛教的一些儀軌去做,我想也很好。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已經去世了,到後面的時候也不用執著了,就像密勒日巴所說的一樣:我是一生為了尋求解脫而進入山洞之中,當臨終以後,這個屍體早已經和我沒有什麽關系了,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吧。你想狗去吃它,就去吃吧;想鳥去吃它,就吃它吧,因為這個身體和我沒有什麽關系了。尤其能做到這一點,也是我一個瑜伽士真正的心願。
  人死了以後,就不要太執著他的身體,怎麽處理都那麽回事。活著的時候,要對自己的親人好一點。別死了以後就開始講究起來,這沒有多大的意義。
  自己也是一樣,活著的時候,自己應該多行持一些善法,不要等待著死了以後,再做很多很多形式儀軌。我們不誹謗這些緣起法,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就那麽回事。
  弟子丙:上師,我爸爸走了,我媽媽完全按佛法處理後事,什麽都沒按世間來。也沒有戴孝,什麽都沒有。
  上師:這個倒沒什麽,這是世間的一種習慣,怎麽做就怎麽做。在高原地方也是這樣,像我母親去世,也是土葬在某一個地方。但我們只知道在哪一座山上,但不知道具體在哪一個地方。因為藏地對這方面並不是很執著。
  但是,從我母親去世起至今,年年都在為她做超度,這個超度是不會停止的,不能說一天一超,反正我平常也盡可能往這方面發展。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年年都會為我母親做超度,這是特定的事!至於對亡者的身體就不會像漢地的清明節那樣,采用一些形式去做一些各式各樣的祭祀,這個相對會少一點。
  弟子丙:上師,現在我們還可以為我爸爸做些什麽呢?對他......
上師:前兩天做了超度沒有?
  弟子丙:前兩天啊!前兩天我給上師匯了款,臨終剛斷氣的時候,我就聯系了上師。
上師:哦,對對對。這個已經非常好,但是這一段時間,有時候還要陸陸續續再做一些超度,比如每到七天的時候。
  弟子丙:我都念了《地藏經》。
上師:哦,對。每到七天的時候做一次超度,意義非常廣大。像我們家鄉的話,七七四十九天裏會一直邀請僧人們為他超度。但有些地方,由於沒有這個條件,沒有那麽多僧人的緣故,每到七天的時候,他們會邀請一兩個和尚為他超度。
  在漢地,如果沒有這個條件的話,我們也可以直接念誦一些經典,像《地藏經》《阿彌陀經》等等。或者到這個時間的時候,就在某些寺院裏面捐十塊錢、二十塊錢、五十塊錢、一百塊錢給他做一些回向等等。這些還是很有必要的。
弟子丙:我們幾個每天都給他念《地藏經》,給他點了好多燈。
  上師:哦,那非常好,非常好。對,應該這樣,應該這樣。
弟子丙:但我過來這邊就點不了燈了,昨天在賓館點了一盞。
  上師:嗯嗯,可以,可以!(Y0214)
🌸上師介紹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一生不認證活佛,但有極少數破例,例如認證阿秋法王,很有趣的如此說『我從不認定轉世活佛,但您是龍薩娘波尊者的轉世活佛,這是我認定的。』法王如意寶說:「您剛來這裏時,我就知道了,您與其他人不一樣,您是見解脫。」當時的喇榮,還沒有現在那麼宏大,在那裏來了若干僧人,如意寶對他們說:「您們向這位大德求個法,以前還沒有像這樣殊勝的大德來過我們這裏」。
🌸亞青寺現任寺主阿松活佛介紹普扎上師:
『大家都認識普扎活佛,不需要我詳細介紹。普扎活佛長期依止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是喇嘛仁波切心子當中最殊勝的心子之一,世間和出世間一切與喇嘛仁波切無二無別。普扎活佛現今健在,並且精通漢語,大悲攝受漢族弟子,宣講甚深的教言和竅訣。』
🌸噶陀仁珍千寶仁波切讚嘆普扎活佛:慈誠羅珠堪布、索達吉堪布、普紮上師,他們都是非常具德的、都是寧瑪派裡最優秀的大德,他們是被很多上師授記過他們的過去生,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他們過去生所呈現的願力。

中陰的描述【非常淒涼】【失去參考點的恐懼】【不斷尋求藏身之處的渴望】


🌺普巴扎西仁波切:這個紅色永遠沒有一個底,那時候非常非常淒涼,沒有禪定見解的人會更加淒涼。
🌺宗薩欽哲仁波切:這是根據法性中陰廣論所作的一個非常粗略的概述。這裏最具威力的就是失去參考點的恐懼,以及不斷尋求藏身之處的渴望。當然,最大的不確定性之一始終存在于這段時間,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不確定性跟這個不能比。至少我們不確定的事物能夠持續 一兩 天,然後才變成另一個不確定事物。但是在法性中陰裏,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件事物都在改變,語言、系統、文化、心情等,全都無法確定。

【中陰的時候聽說有強光,所以我『安住一下』就過關了?】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中陰的時候,上述光明和佛的壇城也會出現,如果精通中陰修法,便可以在中陰成佛。其整個過程和修法在《中陰聞解脫》教法裏講得很清楚,中陰教法非常重要,大家應該學一學。
  當我們在中陰看到這些本尊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他們不是外在的東西,更不是什麼鬼、魔,而是自己身心的清淨顯現,就像通過投影機投射到銀幕上的圖像一樣。這樣就可以消除我們的恐懼,即使我們還沒有證悟,但假如了知這些都是自己眼耳鼻舌等等的現象,是佛的壇城,是自心的本性,並勵力祈禱,按照《中陰聞解脫》教言,中陰時若能認識本尊,並安住於此境界,就會立即成佛;反之,如果不知道這些都是自心的現象,就會很害怕,因為這些佛母的面孔都是非常恐怖的,那樣就會失去成佛的機會。
  什麼叫安住呢?是不是什麼也不想,或反反復複地想“這是我的眼識”呢?都不是,安住要有證悟,在證悟的境界中安住,假如現在沒有證悟,中陰的時候也不會有太大的希望,所以一定要在活著的時候證悟。但是,如果經常觀看這些佛像,並熟悉、憶念其中的內容,到時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以前藏地在介紹寂怒百尊壇城的時候,會讓一些小孩在以檀香水沐浴之後,帶上本尊的面具,或者把面部化裝成本尊的樣子,並穿戴好特定的衣服、裝飾,然後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其他人在下面用水晶貼著眼睛看。上師則坐在旁邊的法座上一個一個地講解——在你們臨死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所以大家現在就要熟悉。
  為了讓大家理解本尊心口發出的光線以及光點,上師們會從小孩子的身體前面拉出一卡零四寸寬的一塊布條,並在布的每一段上放幾個銅鏡;在介紹本尊顏色的時候,會用布來表示。譬如說,在講寶生佛的刹土時,就把周圍的一切都鋪上黃色的布;在講阿彌陀佛的刹土時,就把周圍的一切都鋪上紅色的布……
  當透過水晶看的時候,會看到任何物體的邊緣,都有一些像彩虹一樣的紅、黃、白、綠的光線,同時又可以把物體看得很清楚。
  另外,經常觀看百尊壇城的唐卡或模型,並保持每天不間斷地對一百本尊磕頭,也可以消除很多罪業——包括犯密乘戒等非常嚴重的罪過。這是密宗續部中講過的,非常有效的懺除業障的方法。
  末法時代眾生的煩惱都那麼嚴重,幸虧密宗修法得以留存於世,如果真的沒有密宗,僅僅想通過顯宗證悟,其結果就會很慢,所以我們要重視密法,如果開始修了,就是一個很好的趨勢,修下去一定會有結果,如果出離心和菩提心修起來了,通過密宗,此生還有機會證悟。
  當然,即使密法很殊勝,也不可能立即就有神奇的效果,想在一、兩個月或一、兩年中證悟是很難的。在修行上面,我們應該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不僅是這一世,包括下一世的修行,都應該納入自己的人生計畫當中。
  中陰解脫裏面還有一些很重要的願詞,如果平時經常念,會有很大的作用,死亡是早晚的事情,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會面臨,如果心裏沒有什麼準備,那就很遺憾了。
🌸堪布介紹
🌺嘉旺竹巴法王: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你認爲誰是真正的靈性導師?」任何時候我會建議他們去與大堪布慈誠羅珠會面並學習,我自己也期待著與他會面的一天。
https://ppt.cc/fdE7xx
🌺嘉旺竹巴法王:大堪布慈誠羅珠是一位誠實的比丘、一位誠懇的修行者、一位真正的上師,也是一位實在的佛法追隨者。我在這裡恭禧他所有的弟子和追隨者,因為他們找到了一位真正的上師。
https://ppt.cc/fYUa1x
🌺宗薩欽哲仁波切:如果藏地能有二三位像堪布慈誠羅珠這樣的人才,佛祖暫時也可以休息。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向上師彙報修法、供養見解時,不要隨便套用祖師大德的教言或以法性、本體等大名詞嚴飾己見,也不要盡描述一些令人難以捉摸、華而不實的比喻,應當如實講述自己的體會與悟境。這一點需要注意。】


普巴扎西仁波切

  這種見解需靠自己觀心來體悟,非是言語詞句所能代替。譬如為矯正“口頭禪”之流弊,公案中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之教誡,然而切勿望文生義又生錯解。曾有一人說已修法數年,請我鑒別其見解。說畢坐到我旁邊作入定狀,再不吭聲。最後我打破沉寂說:“能否講一下你的見解?”他答道:“離言絕慮,不可言說。”然而他似乎沒弄清楚:二取分別所生的言語思慮固然應當斷絕,但是自心超出無明二取後,會達到清明普遍的智慧境界,彼時言語悉合無生,思慮皆為妙力,語默動靜無非智慧,說又何妨?釋迦牟尼成佛後並未變成啞巴,而是講經說法49年;歷代高僧大德證悟心性後以講、辯、著弘法利生,並沒有因斷絕分別念而成為“植物人”。語言雖然不能取代心性實相,但是可以詮釋之,否則三藏教法及口耳傳承有何意義?

  從另一角度講,運用語言也要得當。對於密法中一些不共同的名詞術語,不要隨意濫用而導致洩密犯戒或與顯宗之見解混淆不清。另外,作為弟子,在向上師彙報修法、供養見解時,不要隨便套用祖師大德的教言或以法性、本體等大名詞嚴飾己見,也不要盡描述一些令人難以捉摸、華而不實的比喻,應當如實講述自己的體會與悟境。這一點需要注意。

【慈誠羅珠堪布依止法王如意寶時最重要的三場大圓滿考試】

慈誠羅珠堪布

  為了鑑定證悟境界,而向上師回報自己的體會時,就必須用專用術語以外的字眼來形容。 藏傳密宗的大圓滿都是這樣,上師傳法以後,弟子自己去修。 當至少自認為有一點境界的時候,就回去給上師匯報,講修證的感覺,請上師鑑定自己是不是真正證悟了。 在講述過程中,不用密法專用術語——光明、空性、離戲等等,因為書上早就這樣說了,鸚鵡學舌無法證實自己的內證。

  以前我們喇榮五明佛學院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每個人單獨到法王如意寶的家裡去接受這種考試。 在依止法王二十多年期間,我有幸經歷過三次這樣的考試。

  那時候,法王如意寶在課堂上也專門講過,不許用一大堆的中觀、密宗專用名詞來搪塞,這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根本無法鑑定其觀點是否準確。

【一位看過很多禪宗書籍的居士找普巴扎西活佛印證】普扎上師開示

  現前,很多人都非常接納我們這個傳承的傳講方法,但是有其他方式,也有一些人並不接納。據說,漢地有很多文藝界的人想到高原地方求學密宗,問一些導師們,真正的密宗在何處?有些人就說,以前喇嘛仁波切還未圓寂的時候,亞青寺據說有密宗,但現前可不是傳講密宗的地方,已經完全否定了現前亞青寺是傳講成熟口訣法的地方,(這樣的說法肯定不對)。我在這邊講解過程中,就不會太走教條性的。要不一切都變成了教條性,行不行都必須按照一個規章制度,這樣就不太靈活,針對什麼樣的人必須要用什麼樣的方式。
  
  有時候,在我身邊也會來一些這樣的人。有一天來了一個居士,就坐著那邊,不動,什麼都不動,看了半天還是不動,我想“又來了”!這樣的人我並不是沒有見過,他決定是看過很多禪宗的書,也學過一點禪宗。禪宗在“講解見性”方面就是直斷,禪宗不講解過程。所以,他就坐在我旁邊,看我是“直指心性”還是怎麼樣。
  
  他就在那邊坐著,我看了他幾眼,我說:“咱們兩個好好說話,可不可以。”(眾笑)。這時候他說:“心性,不是言者不知,智者不言嗎?”心性是這樣的。你真的有定力的話,今天我決定不會說咱們“好好說話”,剛剛你坐在我面前,我為什麼說“好好說話”?
  
  剛才,你拿著所謂的禪宗,在我面前不停的眨著眼睛,這就意味你的業風並沒有停止,所以你的定力並不強啊!你只是站在我面前做個形象,實際上心已經散亂的不得了,那我給你印證什麼?所以,我就讓他好好說話。
  
  今天你真有定力的話,我對你講經說法可能不是這樣。要是在漢地不懂這個的話,今天我說“好好說話”的時候,決定很多人都會說,好像我不懂直指心性一般,這個我懂,我真的懂。不是我天生就懂,是因為我上師的恩德我才懂了。現前為什麼我讓你“好好說話”?因為你連業風都沒有停止,思維這麼散亂著。
  
  思維散亂的標誌是什麼?當你在修禪定的時候,一旦要是業氣停下來了,心識不順著一切妄想飄動的時候,心沒有專注在眼睛上,眼睛永遠不需要眨動,一個小時如如不動。
  
  眼睛不停眨的人,永遠別想有好的禪定,他的心決定在亂,因為他的氣在飄動,氣推動著識,心決定在散亂。他只不過是做個形象而已,所以我就叫他“好好說話”。真的像禪宗所說的,你明心見性了,一看你的定力,我就知道“我需要對你說什麼話”,現前,你這種狀態只能“好好說話”。
  
  在高原地方,很多導師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就是這樣,你到我的面前就必須按照我的次第來,所以,很多修行過的漢族人可不會接納哦,他決定不會接納。為什麼說“一定”呢?
  
  到了我這邊就要按照規矩,從零開始做起。那往昔修過的法就要擱置一旁,難道一點功德都沒有嗎?你這麼否定也不對啊!是的,不對!先講解一些道理,以他現有的條件,講解著法往下走,這是最合理的。
  
  所以,別說是一些出家人,連一些老居士都跑到我的身邊做出“一動不動”的形象。由於平常看見這些形象太多的緣故,一看見他的形象我就想,哎呦,天哪,又來了一個。(眾笑)

🌸上師介紹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一生不認證活佛,但有極少數破例,例如認證阿秋法王,很有趣的如此說『我從不認定轉世活佛,但您是龍薩娘波尊者的轉世活佛,這是我認定的。』法王如意寶說:「您剛來這裏時,我就知道了,您與其他人不一樣,您是見解脫。」當時的喇榮,還沒有現在那麼宏大,在那裏來了若干僧人,如意寶對他們說:「您們向這位大德求個法,以前還沒有像這樣殊勝的大德來過我們這裏」。

🌸亞青寺現任寺主阿松活佛介紹普扎上師:

『大家都認識普扎活佛,不需要我詳細介紹。普扎活佛長期依止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是喇嘛仁波切心子當中最殊勝的心子之一,世間和出世間一切與喇嘛仁波切無二無別。普扎活佛現今健在,並且精通漢語,大悲攝受漢族弟子,宣講甚深的教言和竅訣。』

🌸噶陀仁珍千寶仁波切讚嘆普扎活佛:慈誠羅珠堪布、索達吉堪布、普紮上師,他們都是非常具德的、都是寧瑪派裡最優秀的大德,他們是被很多上師授記過他們的過去生,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他們過去生所呈現的願力。

瑜伽師列繞朗巴對意科喇嘛說道:『你們多科和色科一帶的修行人都停在門檻上,既有可能進去,也有可能出來,如果有一句關鍵的話,就可以讓他們進去』

【他們沒有上師的竅訣,一旦停留在阿賴耶識上面,就自以為自己已經證悟】慈誠羅珠堪布

  我曾經提到過,在色爾壩的山上有一位大圓滿修得非常好的成就者——秋央讓卓上師(也稱意科喇嘛)。法王如意寶的前世——大瑜伽師列繞朗巴經常和他在一起。

  有一天在聊天的時候,瑜伽師列繞朗巴對意科喇嘛說道:“你們多科和色科一帶的修行人都停在門檻上,既有可能進去,也有可能出來,如果有一句關鍵的話,就可以讓他們進去。”

  意科喇嘛回答說:“那你就用一個竅訣把他們弄到房間裡去吧!”

  瑜伽師開玩笑地說道:“我拖家帶口的,哪兒有那麼多的功夫,這應當是你的事情啊!”

  所謂“停在門檻”的意思,就是指那些修行人的境界都停留在阿賴耶識上面,並沒有證悟到什麼境界。

  而所謂的“阿賴耶識”,就是我上面所講的誤區。雖然阿賴耶識在平時無法顯現,但在心平靜以後就會呈現出來。比如說,當我們從喧囂擁擠的超市渾身疲憊地回到家中以後,如果立即打坐,就會有這種感覺——心裡面既清靜、又穩定,還沒有雜念,但其中是沒有“悟”性的,僅僅停留於此而已。

  很多修行人也就是在這個上面誤入歧途的,因為他們沒有上師的竅訣,一旦停留在阿賴耶識上面,就自以為自己已經證悟。

亞青寺大圓滿初級考卷(普扎活佛開示)

亞青寺大圓滿初級考卷【清明無相定(有時可稱覺性)與根識狀態同時都可以看得見花,也知道是花,差異在何處?】

  總體好像有一點像(上師頓了一下)但細節我沒有說(眾笑),一聽你們在笑,就充分說明什麼?大部分都在迷惑、一定是迷惑的。對,很多類似的情況的,我們絕不會說沒看到,那不就形成第八識和前五根識嗎,也不能說看見了,那就變成第六識

  那到底是看得見還是看不見?知道還是不知道?

  還是套用我以前說的?很清明的狀態下安住?

  清明固然很好,但是我們現在是實修的階段,我可不可以再問一句,什麼是清明的狀態?明到什麼地步?那這個時候你就要能從第六識與第七識中能夠分辨出來,若否,則說明你的禪定仍然停留在第六識與第七識...

(教導如何分辨後)如此你的禪定則會越來越細致,見解也會越來越增長...

🌸我要看答案 https://ppt.cc/f2zC3x



【亞青寺普巴扎西活佛的亞青寺大圓滿初級考卷】

  當你把心安住在明空不二之中,眼前能不能看得見一切境相?(說)能看得到一切境相,那麼這與我們平常第六識當中看見景象,有什麼樣的差異?很多人都不知道...有的人說,『不是還有空嗎?』好,那麼這個空和明請問怎麼融合在一起的?比如說,當你看到一個境的當下,知道那是虛幻的嗎?但你所謂這個虛幻,還是有一個領受者啊,還是需要一個起心動念,有此領受者的關係,前面只是一個明,然後在後面再掩蓋一個空而已,這無法形成明空不二,因為明和空之間還有隔離啊,你說兩者同時具備的話,那同時是怎麼具備這個明空一如的呢?

  我相信很多修過禪定的弟子,在今天再講這麼一點點提示的時候,就知道,喔,第六識與禪定之間的差異就在此上,(師沉默一會,笑著說),相信很多人都在等待著,能不能再往下走一點點,『就快到中心點了,怎麼快要到的時候你就停止了呢』,是的,常在修行禪定的弟子,即便不跨這一步,我相信已經很清明了,但是還有一批弟子沒有達到這個地步,因為前面缺乏實修的緣故,可能即便我把後期這個講完,還是覺得有些不明白,但不要緊,你把他打一個問號,這是我們將來必須要突破的一個關。

🌸上師介紹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一生不認證活佛,但有極少數破例,例如認證阿秋法王,很有趣的如此說『我從不認定轉世活佛,但您是龍薩娘波尊者的轉世活佛,這是我認定的。』法王如意寶說:「您剛來這裏時,我就知道了,您與其他人不一樣,您是見解脫。」當時的喇榮,還沒有現在那麼宏大,在那裏來了若干僧人,如意寶對他們說:「您們向這位大德求個法,以前還沒有像這樣殊勝的大德來過我們這裏」。

🌸亞青寺現任寺主阿松活佛介紹普扎上師:

『大家都認識普扎活佛,不需要我詳細介紹。普扎活佛長期依止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是喇嘛仁波切心子當中最殊勝的心子之一,世間和出世間一切與喇嘛仁波切無二無別。普扎活佛現今健在,並且精通漢語,大悲攝受漢族弟子,宣講甚深的教言和竅訣。』

🌸噶陀仁珍千寶仁波切讚嘆普扎活佛:慈誠羅珠堪布、索達吉堪布、普紮上師,他們都是非常具德的、都是寧瑪派裡最優秀的大德,他們是被很多上師授記過他們的過去生,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他們過去生所呈現的願力。

直指心性针对根机

直指心性针对根机

囊加果园 2017-11-30

窍诀法可不是直接在导师身边听一下就可以。因为平常我们也陆续听到很多人都说,比如有些人在问:“你在修什么法?”“我在修大圆满。”“那要是你在修大圆满的话,那么请问你在导师面前得到过直指心性吗?”有些弟子就跑到我的身边,说:“上师,你也给我们传个直指心性吧!”直指心性还需要传吗?我们先举个例子,五祖给六祖传讲《金刚经》的时候,请问这叫直指心性吗?看似就是在讲解《金刚经》,但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开悟。直指心性,真的还需要一个特别的仪式吗?就像说,“你坐下来,现在开始直指心性了,大家要注意到。”可能并没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和做法。

但是又要记住,直指心性它有三种传授方式——心印传承、表示传承和口耳传承,都可以称之为直指心性,直接直指心性。但是这个直指心性,一切都是相对性的。我们现前把口耳传承列为直指心性,原因是针对下乘派,下乘派称之为支分调整根本。因为我们现前处于上乘派最高的法,是根本调整根本,相对下乘派,当然是直指心性了。什么都是相对的,比如说这三个手指中哪个是最高的,当然中指是最高的。放下这个最高的,那哪个是最高的?这时候第二高的变成最高的。一切都是相对性。那我们刚刚所说的直指心性也是相对性,随着个人的根机,前面是粗糙一点的直指心性,更细致一点的会更接近于直指心性。

那么,若要是支分为三种传承当中讲解三种直指心性,心印传承讲经不用口,也不做表示,心对心的方式印证见解。这个若要叫做直指心性的话,那么,能执受见解者需要什么条件?导师是佛没的说,传授方法就是心对心的方式,但是接受这个法弟子的根机,必须要达到和佛一如般的根机。问问你们自己,自己的根机和释迦牟尼佛谁高?若要是和释迦牟尼佛相同的话,那你完全可以凭借这样的方法,去接受这样的见解。但是,无论从业障沉重、信心大小之上,就可以明确看出自己的根机处于何等层次。所以,这个我们就把它当作是一种意愿,希望自己有这样的时候。但是现前具备很困难。

说到第二种传授,叫表示传承。为你宣说表示传承的导师是佛没的说,传讲的方法是表示传承,讲经不用口,仅做一种或一些表示他就开悟了。像禅宗历代高僧大德当中,有时候仅做一些表示,弟子开悟者也比比皆是。这个不是用文字来诠释见解,仅做一个表示。但是要记住的是,能在这样的环境、现象之下悟到见解者,这个根机必须要具备如同菩萨般的根机,你必须要具备如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一般的根机。那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具有这样的根机?若要是具有这样的根机,在这样的表示传承之下你可以证悟见解。当然,这个表示传承也不需要一个特定的地方、特定的一个方式来接受这个法,导师的一举一动都在为你传递一个见解。但是我们只看到导师的手不停在动,用不同的姿势,但是自己还是没有悟道。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我们在观上师皈依境的时候,在皈依境之上,导师仅仅是以修行人的方式直直地坐在前面,但是每一种姿势和身上所佩戴的一切都表示着一个意思,但就凭借着这个画像你能悟到这个境界。先前用文字诠释期间我们还想不通,别说是一瞬间就能悟解这些道理。所以我们平常在各式各样的画面当中,有些把它拿到世间中的行为去理解,这都是你个人的解读方式。比如说业障沉重者把好的东西也会读成最坏的。这个并不是对境是坏的,而是由于你的解读方式有污点,所以就变成最坏的。所以这就叫做诠释。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能当下悟证见解,必须要具备如菩萨一般的根机,那就要问问自己。

第三叫口耳传承,用文字来诠释见解。这个有两种,针对上等之利根者,仅由文字诠释当下开悟者也有,就像慧能大师般,五祖说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经文是由五祖的口中念出来的,但是传到了六祖心相续的时候己经开悟了。这是针对上等根机。下等根机是把这样的一个见解分成次第道,就像我们现在所讲解的上师瑜伽或者是成熟口诀法般。先讲解寂止,再讲解胜观。从调顺烦恼的角度当中,先讲解前行破除心房。前行破除心房又分为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意识转为道用);不共观察心之自性而抉择为实相大圆满(智慧转为道用)。要不按照上师瑜伽,剖析调伏妄念和直视调伏妄念是意识转为道用,安住调伏妄念是智慧转为道用,都在讲解次第道。这是我们现前根机过于太低,实在没办法的条件之下的方便。当然针对这个传承,对密法心生净信者都是上等根机。但是我们刚刚说过,这个上等也是相对性的,与下乘派相比是上等根机,但是在上等根机中最差的人,只能按照这个次第讲解。

当然有些可能会问,虽然平常讲解过程当中这么讲解,但一旦我的根机比这个更高一点,那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比如说,你按照次第修学过程当中,你的根机是很高的,但你在修这样法的当下,由于前面已经说到,心印传承和表示传承没有一个特定的传授方式,所以当你在按照口耳传承接受这个法的当下,可以跳跃达到更高的境界。比如说,在修资粮道的时候,直接成为见道,或者是学道、无学道。这对你这种根机不会造成一丝毫之障碍。像龙萨娘波的上师降魔金刚,在听寂止的时候就已获得了胜观。所以,从显现上面讲的是世间禅定,由于他的根机特别的缘故,所以最终也得到了特别的结果——获得胜观。所以,这个不会成为你的障碍。那这样一来,我们如今怎么修学都可以,那这时候信心会更加坚定。


阅读 18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