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實修者方能清楚辨析顯密見解之差異

 聖者言教第六課(十七)實修者方能清楚辨析顯密見解之差異
  我們通常在講法時會講到智慧轉為道用與意識轉為道用兩種,其中智慧轉為道用是真實教授,就叫做密宗雖然意識轉為道用屬於下乘派的修法,但是我們仍可以藉助諸多方便令見解趨入密宗。因此我們講解密宗特點時,不僅講解見解不迷惑,還講解修行方便多,行為無辛勞,根機為上等之根機等要點,但從見解本身的角度來說,依見而修的真實教授才是真正的密宗。這些區別必須要銘記心中。
  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如般若乘法顯宗的見解,在勝義當中由於二諦無別之故,因此見解並沒有差別,但世俗諦當中,還有清淨和不清淨兩種執著。但就密宗的見解而言,在執受本體的前提之下,一切顯現都是妙用。
  但此處還要清晰一點,我們並非承許在不能執受本體的時候,貪嗔癡煩惱仍舊是功德這可不是密宗的見解。雖然密宗講解“煩惱即為菩提 ”,但要記住的是,對一個次第根機者而言,倘若趨入清淨修行之中,就是令煩惱轉為菩提的一個過程,一旦忽視這點,直接安立“意識猶如毛不換,色不變”,或者直接認為意識本身即為智慧的話,我們的修行又有什麼意義呢?因此,對於次第根機者而言,若沒有趨入修行,我們的見解始終停留在意識範疇之中,但若能完全執受本體者,無論妄念有多大,有多麼遷變,均能成為本體之妙用。正如華智仁波切在《三句精要》之中曰:“若能執受本體,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脫自性之功能。”以及《般若心經》之中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是講解同一個道理:當執受本體之時,妄念粗大並不會成為漂泊輪迴之根源,而是解脫之良伴。
  當然,想要得到這樣的見解,僅僅依靠小乘教法分析無分微塵和無時分剎那或者依大乘教法思維造作緣起性空的見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密宗講解的是實相般若,是智慧轉為道用的見解,這是顯密見解之差異,但想要真正辨別顯密見解的差異,則離不開實修。如同視力迥異的兩個人觀察同一個目標,視力好的人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但是眼睛不好的人則只能看到模糊一片。雖然看到的是同一個目標,但由於視力不同,所以看到境象的清晰程度則完全不一樣。同樣一個道理,顯宗和密宗都是為了成辦心之自性,但是顯密見解的真正差異,只有真正的密宗實修者才能辨別。如堪布昂瓊在他的傳記當中說過,他在前十二年已經得到顯宗之見解,但十二年之後才真正悟到密宗的真實見解。由此可知,兩者之間的差異只有修行者才能辯證,僅僅從文字或者教證理證上說明顯密差異還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真正的實修者才能清晰明了地辨析顯密見解的差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