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上师】蒋扬森嘎仁波切传记(十二)
一切生中之怙主,
以诸欢喜而亲近,
入彼无余教法海,
关于上师的事业,他曾说:“佛陀教法的净化或者核心在于灌顶和教授之道,因此自己亲身去修持,并对他人不存追求财物之心地去弘扬的话,这就是清净教法,除此无他。执持这样教法的人,不论是谁,就是持教大德。反之,对于这样心血一般的清净教法,有人声称是出于慈爱,实际是贪图施主的巨大财富和声名,从国内外到处寻找,找到这样的巨富施主以后,毫不吝惜地不分昼夜作出传法的样子。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持教大德,别人也这样想,心意完全托付给他,对他祈祷‘做什么唯有上师您知道,您是今生后世的指望,不论好坏事情发生除了您以外没有别的皈依处’,认为有他即可,把自己喜爱的东西奉献给他。他也认为得到自己内心深处所追求的财物,是自己能干,根本不考虑信财亡财的后患,也不考虑将金刚乘的法拿来换成财物是在破坏教法精华。他们是在破坏了义的教法,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了。”上师说着就流下了眼泪。因此很少有比上师对教法更有清净心的了。除了明白道理的人士以外,一般人对此是不明白的。
上师到各寺院去的时候,考虑到教法和众生,尤其是很多来到现场求法的实修者,就说:“比起声称自己在一个地方专修,我觉得还是来这里更有利益,所以我就来了。”因此不管到什么地方,都敦促弟子戒断恶习,并传授灌顶、口传、讲解等等,不辞辛苦地使各个地方都成为净善之地。像这样的事迹,即使以虚空作为容器也难以容纳,谁又能揣测呢?
上师除了对教法的清净心,对财物不放在心上。比方在饶登寺传法的时候,寺院方面供养了包括铜像和做工上乘的佛塔在内的身语意所依和一万多元,上师一分钱也没有接受。同样去耶纳和温多寺也没有接受财物。上师说因为过去曾见到这三个寺院的僧人到拉萨去讨钱,所以没有接受。同样到其他寺院的时候,对于寺院的供养和乡民家的邀请,上师都不接受财物。离去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不承诺专修多年的。地方都很吉祥,师徒各自分离的时候,由于信心和挚情所感,和其他上师有所不同,大家不忍分离,无不流泪痛哭。这都是由于上师的悲心和加持,以及对教法的清净善心所致。
上师去各个寺院的时候,对求见的人从不置之不理,乃至于用汽车捎带弟子。如果发现人数不够、有人不见了的时候,上师会派人寻找,绝不弃置不管。当弟子找到住处以后,也是从房屋、柴火、食物各方面予以照顾,从财物和佛法两方面给予无比的利益。
对于赌博,在释迦佛本人的戒律经典中虽然没有提到,在世亲的戒律摄要中讲到,佛以圆寂前的遗言的形式说过,接近不可作、与可作相违背的话,不论如何都要舍弃。因此对于沙弥和比丘这是一定不可作的,而时轮和亲友书中也曾明确禁止。在藏地不论僧俗,没有进入金刚乘之道的一个也没有,因此都要断除。莲花生大师也曾对这些的危害作过广泛的预言。因此由于这些原因,所以要戒除。
而香烟和鼻烟,按照戒律摄要,也属于接近不可作的范围,莲师也广说了它们的危害,萨迦格鲁噶举宁玛各派的博学与成就者都多方地作了批评并加以禁止,因此需要促使戒除。
而关于饮酒,只要是追随释迦佛的人,释迦佛规定他就根本不能饮酒。所谓我承诺佛陀,一草尖许的酒也不喝。许多经续都列举了饮酒的过失,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不能喝酒。大家可以现见过失和祸害之根本就是饮酒。因此也要促使戒除。
不允许自己驾驶摩托的原因是,不仅不分昼夜随时想起就去往市镇和村庄,不回寺院,而且分不出在家人和出家人,夜晚去录像厅,因为这些而失坏戒律的也出现了不少。使得修行人经常不能安住,像街巷中的流浪狗一样闲荡,造成根本无法修持、荒废自心的,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在家人也会有各种议论,对其丧失信心,对于僧人的模范作用也有损害。所得的信财等也很容易就消耗掉,也经常需要花费,信财就花在了不应该的地方。施主们看见了也不高兴。很容易退失信心,因此钱财不但没有带来好处,反而成为伤害之基,所以是祸害自他的根本而已。因此只要是出家人,就不允许。这是亲自听上师说的。
其他促使戒除的,也是鉴于它们是给佛教丢脸、伤害众生、荒废自心等众多过失的根本,所以很殷重地促使大家戒除。
需要保持各地的传统服装和饰物的原因是,雪域是观音所度化的地方,他所化现的松赞干布等历代以佛法治国的国王,开创和延续了佛法十善和世间法人规十六条的传统,内的思想上深信因果、外的行为上断除伤害他人、习俗上保持传统服饰等等很多特点的都是很殊胜的。过去的法王菩萨和历代的博学成就者也指出,不丧失这些传统,能够付诸实践的话,是无误的善道和解脱的根本。努力去实践具有如此利益的事情是随学先贤,因此也跻身贤者之列。自立的行为是被普遍尊重的,因此只要是希望自己更好的人,就不会无视而是加以实践,这就成为善道圆满安乐的根本,由此也一定会在不久的经来获得解脱涅磐的果位,正所谓“依靠人天之阶梯,登之解脱亦不远。” 因此至尊上师说,不管到哪里都很强调这个,原因正是如此。
促使对专修的承诺,是因为康巴地方对灌顶和念修虽然还是比较重视,但是很多人对修持不重视,因此主要促使承诺修持。 而拉萨地方当今连认真念修的人也很少了,如前所说,主要是促使承诺闭关念修。
不管到哪个寺院,因为一切法的根本、修行的关键就是修习无常,因此敦促所有人都每天不间断地修习无常。
总之,不管上师在哪里,总是给予有着暂时和长远利益的教导,促使弟子们承诺戒恶修善,因此结缘皆能获益的事业是无与伦比的。
尤其是通夏巴登、宗萨才仁多登等,长时间住在静处,精进修持非他人可比。另外承诺在三到六年内专一修持道果所缘的也非常多。由此可知,各地弟子没有不精进修持的,这是由于至尊上师的事业和悲心不可阻挡所致。
大堪布慈诚降岑写道:
自利地道觉受证悟现,利他随化开示解脱道,结缘皆获利益事业者,众生吉祥怙主祈住世。具誓弟子三种信心净,贤者发心以及愿力强,住誓护法事业威力速,贤者所愿任运得成就。
如是洒下赞叹的花朵,确实也是符合事实的非凡的话语。
大堪布法王白玛当却仁波切也写道:
文殊幻化至尊萨迦巴,见修清净狮子之吼声,化育善缘弟子之鹿群,无等具德上师祈住世。清净戒律洁净地基上,闻思修三根本极坚固,利他菩提心之枝叶茂,大恩具德上师祈住世。
实际上这也是具备了事实的、代表上师事迹的偈颂。
不仅如此,上师不管到哪个寺院,制定规章都是在戒律的基础上,对于存在的弊病促使戒断,在嘎谷更是制定了详细的制度。到其他寺院的时候,除了少数条目以外,也促使大家实行这个制度。上师指示说,如果写出来的话,对大家很有好处,因此就在书中列出。
愿以此文知句修法义,依照上师教言而奉行,大乐菩提善妙之王位,自他悉皆顺利得到达。
撰文者所写。
本书中的嘎谷规章是二零零四年十月二十日上师所作。这是一切的教导中最重要的,不仅对嘎谷来说是这样,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关于取舍的教言了,因此是值得当作心髓的教言。
嘎谷按照上师的安排,每年要举行的法会有,萨钦纪念日的绕行,冬至念度母退敌,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四方都作退魔仪轨,一月二十九日的时候男众念狮面母回遮、普巴回遮、大红朵玛回遮,女众作降伏部多的息业火供,主要是尽力去念咒,按照萨迦度母宫的观察结果,每年由上师自己念度母仪轨百遍,长寿仪轨百遍,陀罗尼会集一遍,托付护法和降伏部多的念修每天不间断;嘎谷大众每年念心经回遮七千遍,般若十万颂一遍,陀罗尼会集,长寿仪轨一百遍,度母仪轨一百遍,以及托付护法,这样内外的违缘就一定能消除。于是每年都按照这个安排去做,没有间断。
嘎谷静地是过去很早就已经建立了,现在上师也在这里实修,是因为如前文所说,上师从小不喜欢喧闹,非常向往住在静处,因此对于很多博学成就的大德亲自驾临,并作加持和专修、充满功德的寂静山林,有着不可抑制的向往。
不仅如此萨迦法王度母宫也写信对上师说:
“执掌三学宝库的上师蒋扬森嘎敬启:您至今以来多次传授以道果为主的深法甚为稀有,现在嘎谷仍有弟子要求取道果的详细讲授,因此考虑到当今佛法尤其是大宝道果非常衰微,如果能够传授下去的话,将能有极大的利益。希望能将此放在心上。
萨迦崔津写于圣地印度热杂布尔,2003年2月5日吉日。”
宗萨钦哲仁波切也说:
“在这个教法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兴盛,但证法如同白昼的星辰一样的时代,对于佛法尤其是道果进行讲修的道场嘎谷的出现非常好。”因此这是要求上师主持这个修行道场,尤其传授以大宝道果为主的众多甚深教授、以及灌顶、加持等等。
过去度母宫也曾在信中说:
“您至今以来使得佛法尤其是宝贵的大慈胜者之教不衰退且不断增长,传授了大宝道果等重要的灌顶、口传、教授等等所需要的甚深教法,恩德非常大。在共同和个别佛法极为衰微的时代,挽救佛法之流是非常重要的,还希望继续广泛传授弟子们所需要的灌顶口传教授。”这是要求上师要弘扬以大宝道果为主的灌顶口传教授的法流。同样究给企谦也多次说,在那兰扎寺传授道果弟子说,需要上师前去传授。
总之萨、俄、刹三派的教主都郑重地要求上师执掌、护持、弘扬别解脱、菩萨和密咒的教法。同时上师、本尊的智慧身的缘起也契合了,对于深深的念修,上师仁波切也达到了时间、数量、验相三种念修之量,不仅如此,证悟的心力也达到极高的程度,掌握了大海一般的地道的现证功德,获得了结缘皆可得益的不可思议的大悲和事业,从而能够传授以道果为主的灌顶口传教授,而根本就不是像狗跑到人当中那样装模作样地传授这些耳传和沙弥比丘的戒律。
不管是就共同还是个别而言,佛法最主要的是修持的法,这其中以大密窍诀的教法为主,而其中又以大宝道果为主要,这又以甚深弟子说为主。使得道果弟子说不是只剩下名字,自己持有实义传承、对他人进行宏传,像上师这样的,不管在哪里都是很稀少的。因此以三欢喜和四有义,了知上师是十方佛陀菩萨形象的显现,决断为四金刚的体性,以不退的信心专一地祈祷自己能够圆满上师的心意、成为上师事业的助手,并至心祈祷上师在乃至三有未尽之间常转广大甚深法轮,身寿成为三金刚的自性,以不死本尊、持明仙人、成就者不欺谛实语之力,大力襄助此愿实现!
结束的偈颂如下:
无始以来直至受此身,
仅作无义散乱奴仆我,
此次胜导上师语精华,
能获享受之缘甚稀有!
浊世凶恶众生颠倒心,
虽仅闻语觐颜忆念已,
不由自主引至清净道,
敬礼此大结缘具义者。
内外密及真如之本性,
实相光明幻化之显现,
遍满轮涅无漏普贤云,
作供养聚善陈不间断。
无知不敬放逸忘失故,
所积罪堕过失与垢染,
自他皆使不住于自心,
生起四力至心发露忏。
圣人以及凡夫有无漏,
善根以及三世所造善,
善道解脱利乐之光明,
无有嫉妒至心皆随喜。
母亲众生乃至菩提间,
符顺于彼根界意乐器,
显密诸乘深广众教法,
常时至心劝请转法轮。
不可思议无边劫数间,
作我众生皈处与亲友,
及为执掌大宝教法故,
祈师身寿坚如金刚性。
众生痛苦兵疫饥馑等,
无余皆息常享利乐果,
教法以及持教之大德,
长久住于世间故回向。
生生世世胜导上师之,
三密事业光明常相伴,
拥有功德大海之聚已,
若欲如实称述上师三密种种之功德,喉管亦难涌现大海然此少许细江河,为育信心故而流淌复以无等上师语,及师爱徒语流汇集所成精华于此宣。
得蒙导师慈爱而摄受,善为开示诸种清净道,根除无明三有之黑暗,忆念师恩复又作敬礼。
如是具德上师、诸佛形象的显现,佛子菩萨们的慈父,声闻和缘觉的主人,人天导师,引导我们脱离轮回之苦的法王,所有部类和坛城之主,难称其名,在此稍有必要而称其名的话,则称作向巴降措或者伟大的道果行者、上师蒋扬森嘎扎西扎比降岑巴桑波(译注:意为文殊狮子吉祥名声宝幢吉祥贤),他的事迹功德如同大海,在此仅仅能够以信心的发尖汲取一滴来作述说而已。这是由至尊上师的弟子专修者奇美南甲、达斯长寿空行的转世珠古达拉、匈托根嘎南甲第五世根嘎陈列降措、东多上师巴登慈诚的转世蒋扬曲吉降岑准备好书写的纸张,一再劝请,彭域朗塘堪布达瓦降岑、匈托堪布尼玛群培、温多堪布索南、饶登寺所属德格则普佛学院复讲师格勒、耳传持有者上师索噶,以及弟子中忝居末座者的我们二位执笔者也一再请求上师讲述自己的行传事迹,虽然以前上师说:“为我自己写传记怎么合适呢?”没有开许。但后来上师非常慈爱地讲述了自己的事迹作为蓝本,并说:“你们出于信心一再地劝我讲述,所以虽然我丝毫也没有值得书写的功德,但道果典籍中说,如果自己有清净观的话,不管上师有没有功德,也会产生加持,因为从法性的本体上是没有差别的。一个老妇因为有信心,从狗牙上也长出了舍利,就如同这个故事,也可能会出生一些功德吧。”于是就讲述了自己的行传。笔者以此为基础,辅以长时依止座下的弟子和笔者的见闻,去掉有增减的成分,以共同的外传为主,着重于明显易懂,权作撰写之状,就如同飞蛾凭借微弱的翅力,难以越过甚深义的天空一样。但上师撰写传记的命令如同黄金一般沉重,不敢说自己不能,于是出于信心而承受这一困难的任务,按照撰写的次第,依次请上师审阅、并作请益。撰写完毕的时候,也唤来在场的熟悉弟子,进行讨论,使传记的内容做到完全可信。如果文中有谬误之处,当在正直贤者前忏悔,所有可取之处,希望能够圆满至尊上师的心意,并祈祷上师诸佛菩萨加持此善行对教法和众生产生广大的利益。
本文于藏历善饰甲申年十二月十一日,在圣地嘎谷茂林静处开始动笔,乙酉正月初二完成,执笔者为仅有堪布名号的通夏其美才仁和东聪蒋扬罗珠。二人在讨论中共同撰写而成。后在去往东多持明空行洲听闻口传的途中,再次对书稿作了抄写而定稿。愿增祥善!萨尔瓦达噶拉雅那巴文度!
上师蒋扬森嘎仁波切
第四十一任萨迦法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Sakya如意讲堂”
制作:康宁寺文化中心
编辑:杨静影
摄影:王万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