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修持禪定,這樣使自心獲得清淨後,對前生後世包括今生的一切就會瞭如指掌】普巴扎西仁波切開示


  
  在漢地時,常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信仰佛教?學佛有什麼意義?”讓我感到很稀奇,因為類似的問題在藏地很少聽到,要問的話就是:“你為什麼不信仰佛教?”關於信仰以及學佛的意義,是個很大的論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講透徹的。不過,聯繫個人的切身實際還是可以扼要略釋。因為佛教所要解決的問題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並不因信仰則有或者不信仰即無,這就是生死的問題
  
  其實,生死是個最大的問題。大在何處?古往今來的一切有情包括你我都在生死之中,生而死死而生,自己卻蒙在鼓裡,弄不清生死的真相更談不上自在於生死,豈不成大問題?當時有一位很聰明的學者,聽到這裡就跟我展開了討論說:“聽您言下之意是相信有前生後世啦?”我說:“我當然相信。”他問道:“佛教這樣講,是出於對人們精神上的安慰,並使止惡揚善的宗旨便於大眾普通接受而宣揚的宗教學說,還是實有其事?”我坦言相告:“實有其事。前生後世不僅是佛教徒的常識,現今很多科學工作者通過對生命現象的研究也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人能夠回憶起自己的前生。”他說道:”但是多數人回憶不起前生的事情。”我分析道:“能回憶起前生就說明肯定有前生,回憶不起來並不代表就沒有前生。除了胎障及個人的業力因緣外,不能憶起前世的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人從來就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努力,也不知道或不相信有合適的方法可以憶起前世。”
  
  學者說道:“我看到很多報導講有些小孩子能準確憶起前生,還有些醫生在用催眠術治病時,接受催眠治療者中有的能夠回憶起自己的前生。我想問的是,除了天生的或者依靠催眠等技術手段外,還有什麼方法能使一般人也知道自己的前生?”我告訴他:“有很多方法,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修持,別一種是推理。”學者問道:“修持是什麼道理?能不能簡單解釋一下?”我說:“心具有覺知的功能,以前所經歷的一切都在心識中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象,所以任何人都具有憶起前生的能力。然而一般人的心識十分渙散,又被各式各樣的妄想煩惱不斷地擾亂,不要說回憶前世,連前年前天的經歷都難以憶起。通過正確的修持令心專注並清淨後,就能顯發本有的能力。如同渾濁動蕩的水面上即使有影像也看不清楚,必須等水平靜澄清之後才能將景映顯出來。”學者思考了一陣後又問:“一般是怎樣修持的呢?”我說:“根據各人的因緣與根器,修持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在佛教中主要是在守持戒律的基礎上修持禪定,這樣使自心獲得清淨後,對前生後世包括今生的一切就會瞭如指掌。但在修持禪定時有兩點要注意:需要有良好經驗的人指導,還要恆常勤修方有成效。”關於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認識前生後世存在之理,以下作一簡要解釋。
  
  任何人無論相不相信有前生,無疑都在承受前生的因所導致的果報。譬如我們今生投生在不同的地境中,各人生即面臨特定的家庭狀況與生存環境,而且各人的性格、愛好、體質等等生來即存在差別,難道一概都是無因無緣的偶然巧合嗎?並非如此。只要對現象界稍作觀察就能發現因果的規律,譬如因種子不同成熟的果實就不同;果實必由相應的種子得來。人的生命現象雖然有其複雜性,但是仍然沒有脫離最根本的因果規律。我們的肉身需要依賴現世父母等緣而得成,故於一定程度上受到遺傳等因素的影響,然而造成種種“生即不平等”現象的根源在於前生乃至多生中造下的業及習氣各有不同。一切業及習氣都聚集在心識之中,而心識並不隨前世肉體的毀滅而毀滅,它會隨順業緣投胎再生並指揮今世的身體繼續造業,由此再成熟為未來的果報,故於《華嚴經》中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至於死亡後中陰身的存在,可以夢境之比喻略作說明。我們在睡眠時,有時會夢到自己到了異地他鄉,在夢境中自己既能見聞覺知同時身體還能做種種活動,受到損傷時身體還會有疼痛感……雖然此時自己的肉身正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但在夢中真實感到有個身體並能自由活動。與此類似,心識與肉體分離名為死亡,此後心識隨中陰身飄遊不定並感受種種中陰境界,直到在業力的牽引下找到有緣的投生處後再度受生。這種身心分離的境界我們以後都將經歷,而且由於特殊的因緣也可能在現實之中發生譬如修行有成者依靠禪定、夢境修法,心識亦能脫離肉體之束縛而自在遨遊。又如許多有過瀕死體驗者都曾親身經歷過中陰階段的前半期,其後意識又回到肉身中因而得以復活。從他們對各自所經歷之境界的講述中,人們完全可以得出意識不會隨著肉體的死亡以及存在後世的結論。
  
  關於心識的奧秘以及三世流轉的過程,在佛教中有詳細、究竟的解說。此不僅為書面理論,更有無數的古今修行者依照佛教提供的方法身體力行,最終掌握了生命之鑰,獲得了超越生死的成就。若從科學的角度而言,往昔在對心靈世界及身心關係的研究尚不深入的階段,人們片面依據心識依賴肉身而起用以及腦等器官與心識之間存在一定聯繫的事實而作出結論說:“意識是大腦的產物”,“以大腦為主的神經系統是主管心理活動的器官”,由此認定意識不可能脫離肉體因而沒有前後世等等。然而這種觀點已被正常存活於當今世上的一些“有頭無腦人”以及發生在全球範圍內的數以百萬計的心識離體事例所否定,且被新的生命科學理論推翻。在經過縝密的觀察研究後,西方科技界中眾多知名的生物學家、醫學專家、腦科學家、神經生物學家紛紛發表科研論文及學術專著,其結論可謂不謀而合:非物質的心識控制著大腦及神經細胞的活動,並能脫離血肉之軀而存在。這種嶄新的觀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可。由此我們理應了知前生後世的存在並非荒誕不經的無稽之談,而是具有事實及理論上的確鑿證據。
  
  反之,那些不作審慎的觀察思考就草率斷言“無有來世”或盲目順從“斷滅論”行持的人,極易葬送掉自己的未來。因為否定前生後世之客觀存在的必然後果就是不信因果,僅以今生的短暫享樂作為其人生目標,為滿足五欲故不擇手段甚至行惡造罪亦在所不惜,此與飲鴆止渴實無區別,來世必墮惡趣長劫受苦故。還有些人憑藉一些似是而非的論據力圖掩蓋前生後世及因果業報之真理、並肆意散佈“生命斷滅論”,無疑是在誤導、愚弄世人,自己必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邪知邪見的流佈在為日益墮落的道德水準及不良的社會風氣推波助瀾的同時,正悄然將世人引向後世痛苦的深淵。我們生生世世的苦樂果報,根本上取決於知見的邪或正,有知見方有行持故。由此觀之,今生的見與行主宰著未來命運的浮沉。正因為見解與生死問題利害攸關,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作出正確的解答,方不至於辜負此寶貴人生。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肉體死亡之後神識可以繼續投生是其固有的規律,那麼探討生死問題又有什麼必要呢?死亡之後順其自然再次受生不就行了嗎?”如此認識死亡實在過於膚淺,原因首先在於死亡的境界因人而異:具有相當的修行功德者能利用死亡獲得解脫,無有修持但於生前精勤行善積德者能安然而逝,一般庸俗者的死亡之旅則是一個充滿痛苦與恐怖的過程。其次在於死亡之後,由於缺乏功德善業之資糧,大多數人只有“順其自然”投生於旁生、餓鬼、地獄道中,亦即良好的來世並不是隨意可得。此種情形正如佛經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所揭示的:“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因此“隨業報應,落在惡趣”。《中觀四百論》中亦云:“由於諸人類,多持不善品,以是諸異生,多墮於惡趣。”
  
  一般說來,在自然死亡的初期階段,五根的覺知能力會逐漸減弱以至於消失,體內的四大亦漸解散直至斷氣。若是已證悟法性的成就者可於此際獲得解脫安然融入無生之法界中。然而對於普通人而言,此過程十分痛苦難捱。此後由於體內白紅明點的降升會合,瀕死者會感受到明、增、得三相。幾年前我在接受手術時,就曾顯現出明、增、得之境相。那時我躺在手術台上,就感到猶如進入一個中陰階段,眼前顯現“明”相時,感覺自己好像從很高的地方猛然墮入茫茫無際的白色大海中,非常淒涼。既看不見什麼景象又聽不到任何聲音,唯有孤獨的心識存在。過了一陣後呈現“增”相,感覺好似掉進了一個紅色的世界中,五根早已失去覺知,無依無靠的心識卻能想出各式妄念此時若沒有禪定的力量來穩定自心,就會倍感痛苦。最後伴隨“得”相而來的是無邊的黑暗將自己籠罩其中……我深深體會到,若不具備真實修證之功德,是無法坦然面對死亡的,僅僅此時的痛苦就已經難以形容。當時我安住在顯現與自心無別中一心祈禱上師,承蒙上師加持,我漸漸恢復了知覺,聽到做手術的醫生在說:“他醒過來了……”
  
  此後即為法性中陰乃不共同之教言,現暫不提。之後即為轉生中陰,自己唯隨業力飄蕩,心極惶恐。顯現轉生六道之各種兆相時,無有修持且對死亡及中陰境界缺乏了知者只能身不由己地隨順業緣趨入輪迴,如《大圓勝慧》在講解中陰身的投生情況時說:“凡所生處,心極嚮往,貪愛增勝,思見彼道。或有為怖畏之境界所追逐,而見彼等為救處,剎那生起往彼藏匿之心,由此一念即已入胎矣。特別是因失此所依粗身之緣,便思得身者,但是不管願望如何強烈,亦應注意當不入於惡趣之中。”雖如是雲,然而轉生中陰之境界因人而異,且變化莫測,意識所生之中陰身於一念間趨入生處後,往往尚不自知,待察覺為惡趣時,悔之無及且無法復返,絕不像我們現時購房般有斟酌考察後再作選擇的機會。猶如我等於夢中常常不知不覺地隨境而轉不得自主,轉生中陰之境界亦復如是。彼等皆為自己平生所造諸業及習氣之幻顯,中陰身唯有隨之而轉。善業強者必不致於墮落惡趣,惡習重者求生善道亦不可得,此非他人操縱而乃業報使然。
  
  若係修行人,於轉生中陰時憑藉修行之串習力誠摯祈禱上師、憶生前所修之法門,一心欲願諸佛淨土,即得往生於西方極樂世界等化身剎土,永斷輪迴。鈍根行者依靠皈依三寶、護持戒律等功德以及善業願力,亦能投生善道,譬如​​入於善胎中,來世​​獲得修法所依之暇滿人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