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四共加行與四加行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 翻譯:文蓮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說的教授,而是應該去修持的教授;就好象講慈悲一樣,講慈悲的話不多,但是要做的卻很多。佛法講起來並不很困難,但卻有很多是要去做的。如果你不去做的話,就看不出佛法的價值。舉例來說,我們講慈悲講太多了,已經講得令人生煩了,慈悲並不是一個令人覺得刺激的話題,像是要愛一切眾生啦……對一切眾生都要有慈悲心啦……,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可說的。但是慈悲的教導,並不是讓你聽了就算了,而是要你培養慈悲心。如果只是聽這樣子的教授,而不去做是不夠的。如果只靠聽就夠了,你可以做得比說的還好。比如,你可以寫很多具有慈悲的紙條,然後把它吃掉就是了,這樣子,第二天變成糞便出來了。可是這種樣子,根本不能幫助我們。同樣的,四加行也是要去實修的東西,並不是只是聽聽就算了。密勒日巴的大弟子剛波巴說:“心要轉向法,如果我們的心一直停在輪回裡,是沒有辦法得到解脫的。”所以,我們的心一定要進入法。
  但是,我們現代所說的法、佛法、或精神的領域,我寧可叫它作“精神性的物質化”。現代人所說的精神上的修行,即使不比我們追求物質方面差,但也不會比這好到哪裡去。如果持續這種情況,就表示佛法被我們誤用了。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我們的心轉向法呢?第一,就是要修四個共加行。四個共加行的第一個加行是人身難得。相信各位都知道為什麼人身是這麼難得的。身為一個人是很好的,現在伊朗與伊拉克正在作戰的也都是人類,但是他們是不幸的人類。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連用一分鐘談空性及慈悲的時間也沒有。他們並不只沒有機會談這些,而且連佛的名字也沒聽過。所以,假如你生在伊朗,不論你是長得怎麼漂亮,或生在多麼富裕的家庭,以佛法的觀點來看,你都不能稱為暇滿的人身,你只是身為人罷了。能夠稱為人身難得的,是我們所具有的機會,所以並不是指我們的面貌、地位、權力等,因為這些並不能給我們永遠的快樂。但是,當人們企圖得到財富的時候,他們是多麼的痛苦呀!即使最後他們真的富裕了,還是認為自己的錢不夠。雖然他們已經獲得想要的東西,卻還是感到不滿足。所以,這種的人身並不能算是勝妙的人身。我們所說的勝妙人身,指的是你有機會來談法,來談真理。
  我們用什麼名字來稱呼真理都沒有關係。你想想看,在這世界上有上百萬的人都在談真理,多半的人談的都是怎樣去跟別人爭鬥啊,談一些很自私的事情。在任何一個國家裡,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百姓,講的都是一些為自己打算的自私事情,無論他們怎麼說自己是如何的忠於國家或社會,其實他們的目的都是很自私的。在家庭裡,無論怎麼說我們的家是多麼好,就個別來說,我們還是很自私的。但在佛教裡,即使我們不去修法,至少我們口中所說的要救度眾生,就是很好的;就算我們不去實際修行,能知道這樣說已經不錯了。能夠發出這種幫助別人的聲音是好的。不止如此,我們在佛教的團體裡,所談的都是成佛、解脫、智慧,能在這樣的社團給我們討論這些法理,就表示我們具有勝妙的人身。
  機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許大家會說:“待在像臺北這種現代化的都市里,要找時間來修行是很困難的。”如果你對剛才這句話夠瞭解的話,就表示你已知道佛法的價值了。在尼泊爾修行的一些和尚或修行人,他們沒有多少事做,雖然他們說自己是修行者,但在日出、日落漫漫的時間裡,已慢慢的將自己慣壞了。他們會對自己說:“啊!我明天再念咒吧!”“我明年再閉關吧!”“今天做些什麼事情呢?今天做一些稍為簡單的事情來消磨時間吧!”在紐約,你可以發現一些修行的人還比喜瑪拉雅山的行者好得多。有些紐約人一天要工作十二個小時,有的人甚至要工作十八個小時,像這樣忙的人們,他們還非常努力地在找出一點點空檔的時間,做二、三十個禮拜,然後做五分鐘的禪定。對他們來說,他們才真正瞭解時間的價值,他們才算是知道佛法真正價值的人!他們才算是真正知道時間不會久長的人!所以他們可以過得很好。我覺得在紐約的那些人,做一百個大禮拜與尼泊爾的人做十萬個大禮拜是一樣的。佛也說過:“佛陀在世的時代,一個和尚能夠終身嚴守戒律,與末法時代能守住一條戒律的功德是相同的。”為什麼功德是一樣的呢?有一個原因,不過這是玩笑話,你們聽聽就算了,不要太當真。在佛陀時代,沒有人穿著像比基尼的泳裝。(笑)真正的意思是,外界的引誘不多。引誘少,所以較易守戒。
  再回到我們的主題,一個人應該不要喪失他的機會。我們現在都具有這個機會,不像伊朗那裡。在伊朗,你沒有任何選擇,你非去打仗不可,你的一生都要花在這個上頭。再來看看我們是怎麼樣的呢,至少我們今天晚上可以花上一個小時來弘揚佛法,這是非常好的機會。比這個更大的機會是,我們現在有機會碰到一些很優秀的老師,這些老師都很尊貴。我們有機會讀到經典,這是非常難得的,希望我們都能真正的知道這些機緣的價值。上面所講的是一九八七年版的人身難得。
  第二個共加行就是無常。令我們的心轉向法,第一個要知道人身難得之後,我們應該知道這個難得的機會並不是永遠存在的,它會消失的,它會死亡的。從我們出生那一刹那起,我們就一直在死亡,但是我們一方面故意不去想它,另一方面在潛意識裡不肯承認我們會死。我們永遠都在想前面好的日子還有很多。不論你是八歲或者是八十歲的人,都是在想前面還有很多的好日子,實際上,一切變化很大。我們小時候沒有牙,現在都有牙了。小時候我們沒有頭髮,後來長了很多,到老時又掉光了。原來皮膚非常光滑漂亮,現在皺紋越來越多了。年輕的時候身體看起來就像運動家,現在的身體東肥一塊,西肥一塊的;以前人人都讚美我們身材漂亮,現在身體越來越遲緩。實在的,如果我們睜開眼睛看看,有太多的例子都在告訴我們“無常”,但是我們卻傻到從來沒有去注意過。如果我們將五年前拍的照片拿來與現在拍的比一比,就會知道無常是什麼滋味。就算你看到了改變的事實,你也許還是會認為:我沒有變。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走向死亡,就在這一刻,有成千上萬的人都在死亡的邊緣,但是,我們都把死亡藏起來,不願去談它。在別人死亡的時候,我們會寄一張卡片給他,同時將自己對死亡的恐懼藏起來。這實在是我們所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死亡是藏不住的,死亡是一件我們隨時應該清清楚楚知道的事情,因為它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死亡實際上是生命中最根本、最精華的一部分,修法的人都應該想到無常。修法的人如果經常想到死亡,遠比想到空性或智慧更有用。就算你不是佛教徒,只要你經常想到無常,也可以使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一點。有一天當你的生意倒了,你也不會覺得很難過,因為你老早就知道一切都是要變的。就算你是一位很好的教徒,如果你不知道無常的話,一有任何事情發生,諸如你這幾天修定修得不好等等,你就會馬上覺得非常不舒服。如果有一天,你的上師走了,你也會覺得很難過,因為你不瞭解一切都是無常的。所以瞭解無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一定都會死。為了讓世人知道這一點,連釋迦牟尼佛都示現死亡給我們看。當死亡來臨的時候,就算是長壽佛親自前來給你灌頂,你也是活不下去的。當死亡來臨的時候,就算一位非常有權力的人,他可以命令任何人做任何事情,他也沒有辦法令你活下去,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知道的一件事情。你應該時刻想著:死亡並不是將會來臨,而是馬上就會來臨。它現在就到了,我們都正在死,我們現在在死亡,我們都已經死了。你可以說,我們過去的時間都已經死了,昨天再也不會來。我們經常都在做這種蠢事,譬如我們到一條河邊去。今年去,五年後又去,你會指著那條河說:“啊!這是我五年前看到的那條河。”如果五年前的河還停在那裡不動讓你看的話,這條河大概已經幹了。所以生活中瞬間的相續,我們就叫它做生命。關於這一點,我不講太多,因為每一個人都知道,這的確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
  現在我們老是開死亡的玩笑,我們都以很差的態度來對待死亡。當我們自己要死的時候,會感到很痛苦。一般說來,我們都將別人的死亡當做娛樂來看待,像在很多的功夫電視節目裡,老是演一些這個殺那個的,像這樣打打殺殺的東西看多了,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呢?關於這一點,我特別要提醒在座為人父母的人,不要讓人欠的小孩經常看這一類充滿殺戮的電視節目,因為那些東西會使我們覺得死亡好象是一種娛樂。當死亡真正的落在你的頭上時,你就不會覺得那是快樂的事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花點時間想一想死亡;假如你花點時間去想它的話,你的心便會立刻轉向法。西藏有一位很偉大的修行者,有一次他從修行的山洞出去,山洞的洞口外面長了一株樹,他想把樹砍掉。後來,他又想:可能在我還沒有把這株樹砍倒之前,我就已經死掉了。一想到這裡,他就趕緊又回到洞裡繼續修行。這種情形一地發生了幾年,後來有人說一直到他死去之前,他都沒有將樹砍倒。這位修行者幾乎任何時候都記得無常,知道無常其實就是了解世界。
  前面幾分鐘都是在談無常,也許你會覺得那是一件可怕又不好的事,現在換一個角度再來看看無常。我們可以往好的一方面來看,無常是很美的,我們需要無常來改變一些事情,如果不是無常,窮人永遠富不起來,犯罪的人永遠不能出獄,眾生永遠不能成佛,嬰孩永遠不能成長,所以無常是很美的。
  第三個是使心轉向法的修行,這是講業。業是佛教哲理最深的一個。如果你真的瞭解業的話,自然就會瞭解業會帶動輪回轉世的。舉例來說,有兩個人一起長大,一個人很拼命的工作,另外一個人卻很懶得工作,但是努力工作的人卻很窮,懶惰工作的人卻很富有。如果沒有業力存在的話,為什麼有人窮,有人富呢?就算那個人再怎麼努力的工作,他還是很窮。一般社會的人都教我們要好好的做事才會發財,但事實卻不是永遠都是這樣子的,因為有些事情是控制不了,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那是由於我們以前的業力所致的。如果不是以前的業力,怎會變成這個樣呢?也由於這個業力,我們才會再轉世投生。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出生在一個相信轉世的國家裡,所以我就不必再舉例說明這方面的事情。
  業是心靈的一種力量。動機好的時候就會產生善業,動機不好就會產生惡業。為了要瞭解業,也許各位要去讀羯磨經和其他類似的經典。我們有很多不同的業,但是所有的業都是以阿賴耶識為根本。所有的人都只有一個阿賴耶識,而所謂不同的業,就是有一種業像推動的業一般,另一種是完成的業。有的眾生以善業來推動,以惡業來完成,或者反過來也有可能。舉例來說,一個眾生是以惡業來推動的,也許生為一條狗,如果它在同時發展的是善業,也可能成為富裕人家的寵物,像這種情況非常的多。業是唯一能夠跟著我們到任何地方去的東西,阿賴耶識就像一家銀行,具有提存的功能。業是一種能量或是一種力量,所以它不會被自己消耗掉,只要你做了任何一種行為,就會產生一種業,它就會自動存進阿賴耶識的銀行裡。除非有人去把它提出來,否則它就一直待在那裡。舉例來說,今天早上你造了惡業,你已把惡業存進阿賴耶識的銀行裡,到了晚上你懺悔時就把業提出來了;如果你不懺悔,這個業就會在那裡等待,等待成熟的機會。所謂成熟就是等待合適的機會,它可以等待一千生以上,當情況合適時,這個惡業就會再出現。
  第四共加行是輪回皆苦。為了使我們的心轉向法,我們必須知道輪回的痛苦。如果我們不知輪回的痛苦,心是不會轉向法的。輪回有各種各樣的痛苦,地獄道有它的痛苦,其他道也有它自己的痛苦,這些我們都不必談。但是人道上很多的痛苦,是可以談一談的,如生的痛苦、錯誤的痛苦、生老病死的痛苦,然後又有各種地位的痛苦。舉例來說,你想存很多的錢,好吧!就說人現在想存一些金幣,為了要得到這些金幣,你花了很多的精神,騙了很多人,講了很多的謊話,甚至去偷、去殺……等等不法的行為,最後總算得到一些東西。可是到這個時候,你仍覺得不滿足,因為當我們死的時候,這些金幣,它們還是會留在原來的地方,一點也帶不走的,這是自己給自己的痛苦。有可能,在你死以前,這些東西早已被別人偷走,或發生一些事情而全部消耗光光。一般的父母都要為子女存一些錢,但是,現在的子女卻很少記得父母對他們的恩惠。很有趣的是,這些小孩將來也要為人父母,他們也會面對同樣的問題。我們總認為要替兒子或孩子們存一些錢,但是你知道下一代會怎麼樣做呢?他們可能連一封信也不寄給你,就算他們寄信給你吧,他們又能對你做些什麼呢?他們不可能將那些錢與你分享,所以這樣想一想,你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你費心費力為人存了一些錢,實際上只是存下一些敵人罷了!那些錢花了你不少的時間,你把頭髮弄白了。如果一個很富裕的人,能把這些錢用來幫助眾生的話,當然他就是在行菩薩行。
  這四個共加行就是要使你的心轉向法。一旦我們的心轉向法,我們在修法上才會成功。要修法成功,必須如何做呢?那就是要修四個不共加行,也就是:
  一、皈依大禮拜
  二、金剛薩埵
  三、獻曼達
  四、上師相應法
  第一個加行是皈依。為什麼要皈依呢?有很多原因,例如,我們向誰皈依,如何皈依等。皈依的物件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見地,為什麼要皈依,也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小乘皈依的目的是為了要自求解脫,大乘皈依者是為了一切的眾生。小乘皈依的佛,是法身與化身的佛。大乘皈依的是法報化三身佛。金剛乘的行者皈依時知道:本質上,他們自己是皈依者,也是受皈依者,皈依的物件與皈依者是同樣的;在外表上,金剛乘皈依上師,上師代表佛法僧三寶。對於僧侶也有各種不同的見地,一般來說,是指出家的男眾或女眾。
  在大乘來說,我們為什麼要皈依?是要我們發願救度一切的眾生。但是仔細想一想,連救度自己都沒有力量,卻誇口說要幫助一切的眾生,我們該怎麼做呢?所以我們要依靠三寶的幫助,就像我們如果能夠獲得一位有勢力的朋友的幫助,我們什麼事情都能做成功,所以,我們向三寶求皈依。舉例來說,如果你犯了罪,你向一位很有權力的人請求幫助,跟他說你要依靠他,如果他要保護你,你就沒有問題了。同樣的道理,我們就如罪犯,因為無明而犯了罪,所以我們要由輪回裡逃出去。由上面的例子知道,要請求幫助,必須找更大,找最有權勢的人,而三界之中最大的就是三寶,除了三寶以外,沒有更大的了。
  皈依是我們最好的保護,如果你皈依了三寶之後,只要你真具信心,你的脖子不必掛什麼金剛帶。有一則故事:有一個修行人,他不做別的修行,只念:“拿摩布達雅,拿摩達瑪雅,拿摩桑嘎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有一天他家遭小偷,當小偷在偷東西的時候,被他抓住,並且遭痛打一頓。他一邊打,一邊念三皈依文,因為他已經習慣不停的念誦。然後這個賊逃跑了,他跑到一座橋,那座橋到了晚上沒有人敢走。這個小偷因為路不熟,也不知道橋上有鬼,於是他就跑到橋下躲了起來。其實橋下也有很多很多的鬼,當地的人不敢走。當時小偷想:“佛實在太好了,還好只有三寶沒有四寶,不然那人如果邊念四皈依邊打我的話,我不被打死才怪。為什麼他打我時還在算數目呢?拿摩布達雅、拿摩達瑪雅、拿摩桑嘎雅——當他念到拿摩桑嘎雅時,我已經被他打得很慘了,如果……”他就在橋下嘀嘀咕咕的念來念去,所以一個晚上沒有鬼前來找麻煩。因為他念的時候,對三寶很有信心,心裡沒有第四個寶。所以,我們要像這樣子有信心而無懷疑的皈依。
  第二個加行是淨障。如果不清除業障,我們就會像一個有毒的容器一樣,有毒的容器就算放進良藥也會變毒藥。所以先要把容器弄乾淨。為了要清淨有毒的容器,我們要修淨障法。淨障的方法很多,最好的是修金剛薩埵。至於要怎麼修,就要依照個人上師所傳的修持,這個我不在此地講。
  第三個加行是集資糧。為什麼要積聚資糧?因為我們的功德若不夠的話,是沒有辦法修行佛法的。佛法是這樣的珍貴,而我們是非常的福薄,就像國王如果突然將所有的財富送給一個乞丐,這個乞丐一定會覺得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這些財富只是給乞丐加添麻煩而已,國王的財富只對國王有意義,所以我們的功德如果不夠的話,是無法做一個適當的法器的。有些人修行佛法時,會有很多麻煩、很多的障礙出現,因此必須積聚資糧。
  積聚資糧的方法很多,比如供香、獻花、修薈供等。最好的方法是供曼達。同樣的,供曼達的方法也要各位去向你的上師及傳承請求指導。
  現在,我們要談的是岡波巴四法裡的第二個次第,即修行成功的因素——上師相應法,為什麼要修這個法呢?要成佛先要認識自己的心。但是目前我們沒有能力可以來認識自己的心,因為要去認識這個心的人本身仍是很愚笨的。所以,要瞭解自己的心必須要有上師的加持。要得到上師的加持,一定要有虔誠的信心。為了增加虔誠的信心,必須修上師相應法。同樣的,要修上師相應法,也要去向你們的上師及傳承請求。
  一般來說,上師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上師”,是與你非常有緣,能夠幫助你、能夠為你開顯本性的人。上師的身份可能是一位妓女,如果這位妓女告訴你一句話,能夠點醒你的本性,她就是你的上師。舉例來說,今天講臺上掛的都是噶舉派傳承祖師的法相。白教第一位祖師是帝洛巴,他的外表看起來就像一位十分不成功的漁夫,不像現代的上師全身都是閃閃發光的。我們總認為上師看起來一定是非常漂亮,而且全身發光的。但我們必須瞭解外表長相並能幫助我們,上師也不一定要非常老,因為他臉上的皺紋與白髮並不能幫助我們成器,而且我們也不是想要找個爸爸。當然,父親的年紀都是比較大的,我們不可能叫年輕的人為爸爸。我們所要找的是能告訴我們究竟本來面目的人,他就是上師。
  在此地,很多人都認為如果皈依了某人,那個人便是你的根本上師,好似是以皈依這個儀式來決定自己的上師似的。另有人問:我是否可以有超過一位的上師?當然可以,只要上師要你守的三昧耶戒你全守住了,上師超過一百萬個也可以。但是你要知道守三昧耶戒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例如,有一天你的上師沒有請你喝茶,你便生氣了。這一點點小事你都忍受不住,更別談守三昧耶戒了。你的上師如果有一天坐在法會的法座上,坐得不太莊嚴,你的心裡就會想:“啊!這個人怎麼這麼沒威儀呢?”如果你在接受灌頂的時候,上師把法器在你的腦袋上加持得不夠久的話,你的心就會覺得上師的定力不佳。上師在給你灌頂的時候,如果他沒有咕嚕咕嚕的為你念幾句,你就會覺得上師本身的修行還不夠。但是,上師給的三味耶戒每條都要守住才行,這點對金剛乘的行者是非常重要的。大乘稱佛最重要的瑞相之一是無見頂相,如果你想要成就這個無見頂相,你就要對你的上師具有很虔誠及極大的信心,除非,你想在成佛的時候,頭頂上保持光光平平的,否則你就要對你的上師具有很大的信心。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上師來過世間;有的會再來,有的已經留下法教,有的也許將來再也不會教授弟子。上師是非常珍貴的,沒有上師的話,就算所有的佛都對我們微笑,我們也看不到他們的。
  問答錄
  問題:佛的淨土是建立于因果或建立於空性?
  仁波切:建立於因果。但是,因果就是空性。
  問題:如何才能保持臨終正念?
  仁波切:從現在開始做。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講於臺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