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阿秋法王開示【像如今漢傳佛教缺乏的不是書,而是缺乏導師為他們宣講,這些道理該怎麼去創造心行的條件?就是說,他們理論上所懂的見解該怎麼去實踐?】


普巴紮西仁波切
  
  上師:如果病好一點了(上師咳嗽),這個星期可以講法,也不能耽擱太長時間了。這次我也在想,要整理一些資料,如果光整理資料又不講解的話,這些資料又成為什麼呢?
  
  還有一點,我相信每一個人心目當中可能都是這樣,無論導師說了什麼話,我們可以說是百分之一百地相信導師的這個教言,所以,以後的生活可能多多少少會趨向於這麼一邊。
  
  以前我在上師(阿秋法王)身邊的時候,當時亞青寺也缺乏我們這個傳承的一些資料。當時我就祈請上師,在這一段時間裡,我能不能不給漢族人講什麼課,也不給藏族人講什麼課。如果亞青寺人太多的話,我就到某一個清靜的地方,我想把亞青寺該整理的一切資料都整理出來,後期我再講解,這樣可不可以?如果在亞青寺能清靜一些的話,我就在亞青寺翻譯,實在不行的話,我就到一個無人知道的地方去翻譯。
  
  當時上師說,“孩兒,不這樣吧。現前漢傳佛教缺乏的不是書。漢傳佛教歷史悠久,歷代傳承祖師所著述的書一點都不少,尤其是漢地也有很多法師,從印度翻譯出來的書可多得不得了。像如今漢傳佛教缺乏的不是書,而是缺乏導師為他們宣講這些道理該怎麼去創造心行的條件?就是說,他們理論上所懂的見解該怎麼去實踐?這才是最關鍵的。如果你平常身體不好的話,即便在短短時間當中講一遍上師瑜伽,與你長時間翻譯很多書,可能前者意義更大一些。”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整理的資料相對少了一些。現前也在想,有時候也實在需要整理一些資料,但是“僅僅整理資料放在一處”有什麼意義呢!現前我也可以用這樣的一些戲論的方式,把自己推在很高的平臺之上,讓全世界人都知道有這麼一個普巴紮西活佛,他所整理的書本有百千萬本。我可以做到這些,但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當前我們這樣做的真正目的,還是為了救度更多的眾生。所以,僅僅是整理一些資料,也不知道真的能起到多大作用。
  
  有時候又在想,以上所整理的資料,如果自己不講解一遍,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你給誰推廣這本書,說這本書有多好,但你沒有講解啊!所以是需要把餘下的這些法講完。
  
  即便現在怎麼說,從去年開始,《白蓮花論》已經開始起頭了,必須把它很快講完,緊接著還有上師那麼多的教言等待著我們講。所以,我們的時間真的還挺緊的,下面還有那麼多的教言可講,緊接著還有那麼多的書可以翻譯,還可以講解。如果不講解僅僅是這麼翻譯著,也就那麼回事。
  
  當然,誰都在講解自己的傳承最殊勝、最好,我也不是站在偏袒及私心的立場上,講解我們當前所講解的法有多麼殊勝。真正從實修的角度來說,從總體角度來說,宣講密法的導師以及傳承很多,在講解風格上,我們這個傳承應該算是最細緻、最謹慎、最圓滿。
  
  很多很多人都在說什麼密乘班,當然我們也可以去聽很多課,這樣那樣都有,總體當中來說,還是課堂上拿著密法的一本書在講解。但我們平常可不是這樣的,前面先講解具體的修學方式,平常無論講解密法什麼道理,我們都會歸納到一個觀點上講解。這樣講的導師太少了。
  
  弟子:請問上師,您講解的就是“配合著實修”吧!就完全配合著座上講“怎麼運用”
  
  上師:是的,是的。現前很多地方有密法班,導師可能也在講解《大幻化網》,但僅僅按照《大幻化網》書本上的這個意思做解釋。
  
  弟子:對,僅僅講解理論。
  
  上師:憑藉個人的智慧在講解理論,但無法把這一切歸納到一個點上實修,所以誰也學不了《大幻化網》,只是說自己學習過。甚至講解各式各樣的教言的時候也是這樣。
  
  我們現前講法的特點是什麼呢?前面已經把整個修行的一套講完了,後面無論宣講什麼樣的教言,都會歸納到這個教言當中去。這樣一來,無論平常學習什麼教言,我們都在“做”,這是我們這個傳承的特點。相對來說,像這樣宣講的地方真的很少!(哎呦,這個身體真不行!)
  
  弟子:對,我覺得上師講課有個特徵,就是比較現實,能用得上,上師講的任何一個方法,在現實生活中能用得上,在座上也能用得上。
  
  上師:平常我們說先講上師瑜伽,這是起碼的基礎,是證得見解的一種修學方式,平常我們也在講解各式各樣的教言、各式各樣的一些論和續等等,但是,無論我們講解什麼,無論是見解、修行、行為還是果實,都會回歸到“上師瑜伽導修”的四個觀點之上。這樣一來,理論已經通達,甚至也知道該怎麼去運用,並且在運用當中,這就是我們這個傳承的殊勝之處。
  
  當然,很多地方都在這麼講解,理論倒可能通達,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去運用啊”!那麼大的一本書,自己好像懂,也好像不懂,因為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啊!(Y0317)(本段文字內容對應錄音時段為0~638秒)
  
  
  空的見解有很多層面會逐漸增上(本段文字內容對應錄音時段為641~1110秒)
  
  弟子:上師,對我們居士來講,修這個明空不二有點難,第一,生起禪定就比較困難。第二個,生起禪定之後,如何在定中行觀呢,如何去達到明與空的平衡?第三個問題是空,什麼叫空?是不是不執著外境就稱為空呢?還是認為有一種無我的境界就稱為空呢?
  
  上師:舉個例子,達摩祖師第一次進入佛門的時候,說是參悟“我”這個的話頭,達到了實相般若,“生我之前我是誰,生我之後誰是我?”後面天天都琢磨這件事情,後面就證悟到了實相般若。這兩天你瘦了很多,是不是天天都在琢磨“什麼是空?”啊!(上師笑、眾笑)。
  
  像所謂的明空不二、空性,它的層面很多。從我們剛開始入門的時候來說吧,從剛開始修上師瑜伽導修的時候來說吧。當時我們的禪定從寂止開始著手,那麼寂止又分為有相定和無相定兩種。
  
  當時,有相定先從觀照開始做起,觀皈依境或者觀五方佛的標誌等等一系列,觀某一個境的當下,暫時可以做到什麼呢?沒有其他的散亂、沒有昏沉。從沒有其他散亂沒有昏沉的角度來說,在空的層面上,你已經開始享受空的感覺了,當然這個空是剛開始的一種空的感覺。
  
  我們先不講解這個禪定。在學習和思考無常的時候,我們知道一切都是虛幻的。一切都是虛幻,就說明它的本性不是實有的,這也是一種空的感覺。
  
  空的層面很多很多,從小資糧道直到無學道當中,都在講解空的一些境界,這個空的層面很多很多,我們應該要達到一個“標準的什麼什麼空”暫時還不確定,暫時先不要給自己的見解立個名稱,先不要給自己的見解立一個特定的境界。現前自己擁有多少,自己就從這個境界裡去創造更高的境界。
  
  明空不二也一個道理,無論明空不二、空性,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實際上都稱為一種見解。剛剛已經說過,它的層面很多。所以,現前我們在修的過程當中,無論自己當前擁有多高的空的感受和明空不二的境界,在現有的條件下,我們都應該配同著眾多方便去修學,相信以上的這些不同的空的層面、不同的空的感受會越來越增上。
  
  前面很多很多空都是相對性的,這些空的見解還是不了義的,是根據當時不同的狀態樹立的不同的空性,大概應該是這樣。
  
  平常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你們從這樣的方面去理解,可能會更真實一些。原因是什麼呢?現前很多修行者最不圓滿的地方是,當一開始修行的時候,就給自己定了一個見解標準:“我應該要達到什麼什麼!”雖然他對見解不是很瞭解,但還是從感覺方面或者自己所理解的多少方面定了標準,總之必須給自己定一個標準:“我應該要達到什麼什麼!”
  
  當沒達到的時候,他是一種煩躁;達到的時候,因為眾生的欲望仍舊站在意識的造作過程當中,所以他還會有更強的欲望,所以他還是在煩惱之中。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修行期間,最好不要給自己的見解定一個標準:“我必須要達到什麼什麼”。剛剛已經說過,空性層面很多,我們現前把自己所擁有的見解配同著很多方便,時時這麼修學著走,相信見解就會越來越增上,這個過程就不會那麼煩躁了。(Y0402
  
  
  🌸亞青寺現任寺主阿松活佛介紹普扎上師:
『大家都認識普扎活佛,不需要我詳細介紹。普扎活佛長期依止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是喇嘛仁波切心子當中最殊勝的心子之一,世間和出世間一切與喇嘛仁波切無二無別。普扎活佛現今健在,並且精通漢語,大悲攝受漢族弟子,宣講甚深的教言和竅訣。』
🌸噶陀仁珍千寶仁波切讚嘆普扎活佛:慈誠羅珠堪布、索達吉堪布、普紮上師,他們都是非常具德的、都是寧瑪派裡最優秀的大德,他們是被很多上師授記過他們的過去生,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他們過去生所呈現的願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